Danology in News

跨文化生态阅读与弄堂戏剧(海洋阅读)

通过创意互动和跨文化交流来执行一带一路跨文化生态传播,培育公民海洋生态意识的有效尝试。本次活动的学术创意来自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海洋专家,通过邀请挪威艺术家,以及和瑞典、马来西亚、加拿大的音乐家合作,把郑和的航海、北欧的基地航海编写成一个一小时的海洋生态音乐剧,然后通过音乐的方式,让公众理解中国的海洋强国历史和现实抱负。本次活动把公共现场艺术、艺术装置、生态戏剧、展品迷你音乐剧融合一体,紧贴国家时事议题,特别是有关生态、环保、航海、海洋意识的议题,进行了较为前卫的创意展示,近1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静安智文化平台报名的市民、静安图书馆的小读者、社区居民近6000余人。8位来自静安少儿图书馆的小读者参与了演出,近10家媒体和机构进行了报道,包括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中国博物馆协会、文汇报、东方网、Shanghai Daily,解放日报、静安时报等。现场参与活动的中外家庭、海外友人、静安市民对此次活动评价很高。

1.

静安•现代戏剧谷:透过橱窗看戏剧

在我们的《透过橱窗看戏剧》里,我们的舞台,甚至我们的观众都是流动的。我们在流动中寻找“尚/在”,简称S/Z。当然你还可以理解成“上/载”,“上海/尚在”,“上海/中心”。这个戏剧,讨论三个文化的神话故事,在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都市景观,在一个橱窗里。我们之间、我们与历史之间、我们与静安八景之间、我们的彼此文化之间,都隔着一个透明、坚硬、无所不在的橱窗玻璃。这个戏剧,讨论三个文化的神话故事,在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都市景观,在一个橱窗里。我们之间、我们与历史之间、我们与静安八景之间、我们的彼此文化之间,都隔着一个透明、坚硬、无所不在的橱窗玻璃。本次橱窗看戏剧是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实验项目之一,我们想在静安现代戏剧谷沿着南京西路这条经典商业景观开始,一直拓展到新静安延续至苏州河的文化风景,通过录像装置把新静安的风景“装载”到一个“橱窗”盒子当中,每个观众在观看“橱窗戏剧”的同时,像是打开一个跨文化礼盒,感受国际静安的全城有戏。

2.

张园看世界

为期十天的“张园看世界”系列活动,将通过音乐、艺术、舞蹈、音响装置、多媒体艺术、手工艺展示、生态纪录片展映等多种方式,把张园社区建造为一个跨文化生态主题的艺术舞台——体现海派文化精髓的“软建筑”创意现场。南美城市双城记——通过将张园街巷当作艺术画廊展厅,把在城市建筑气质相似的南美智利城市街景通过影像、声音、艺术装置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南西福民艺术季的开幕活动,我们将通过综合的形式为上海公众和海外客居者提供一个感官上统合的张园历史和未来。就是用“张园看世界”这个名字来强调“张园”本有的文化开放性和包容内涵,并通过打开张园看世界的方式,找回上海石库门的海上时代。

3.

楚辞:植物归来

自然力研究院的学者在中国与东南亚的植物基地进行的多年研究和考察,探索动植物群保护,并将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结果通过与历史文学作品《楚辞》相结合,编写生态题材戏剧《楚辞:植物归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诗经和楚辞中的植物“复活”,与最新的植物学知识结合,呈现中国多条江河的考察成果,通过影像方式在舞台播放,创造跨学科的博物馆社会教学。以自然、博物、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将多媒体技术、植物学知识、楚辞文学结合,通过古琴、书法、现场戏剧、静物“声音描摹”、多媒体装置、小型演讲的方式展现出来。本次活动得到了东方网、上观新闻,文汇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4.

跨国纸艺与公民影像艺术展

中国和意大利纸艺艺术家为主,其他国家为辅,通过合作和联合布展,提取上海的重要历史遗产,文化记忆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叙述性、展示性的纸艺作品,同时用纸艺和影像来讲述上海的一部文化史,录制视频短片,举办新型布展模式的艺术展览。以静安的文化脉络为主轴,积聚静安的公民文化保护和创造意识,将艺术创造、商业发展、社区策展与生活在静安的海内外艺术家联合,创造活跃的公共艺术记忆,形成静安乃至上海市公共艺术事件,展览内容:艺术创作纪录片、静安文化影像短片、剪纸展品。在静安永和居委及威海别墅举办了两场展示工作坊,在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展示咨询中心举办了大型展示。全部活动受益人数达 6000 人。

5.

多媒体生态戏剧《植咒》

由静安区文化局、静安区文化馆支持,自然力研究院、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Chaiti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并主创的多媒体音乐剧《植咒:天竺之华》在静安区文化馆上演,主创人员还邀请了一批与服饰、绘画、手工艺、印刷品、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教育有关的中印组织机构代表,在文化馆的中庭广场举办了中印文化体验日,吸引了数千人次参观。本次跨媒体音乐剧实际上是一次新型文创实验,静安文化剧和文化馆通过灵活的机制鼓励民间文化机构突破“静态展出”思路,通过先设计共创文化空间和海派文化客厅,再在一个文化空间平行举办多场跨国文化互动,一次推动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动态生产。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邀请了印度舞蹈、印度拨弹乐器西塔尔、印度手鼓的创作者,配合中国的古琴、中国鼓、中国书法团队合作,通过聚焦在植物这个主题上,进行了相当开放的文化创意尝试。

6.

音乐会《琴系中西》

中国和西班牙建交45周年与2018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之际,上海和马德里的一批年轻人用全球城市文创方式让一个集中了20多件中外乐器,并且纵贯明清中外交往史的丝绸之路风格文创剧《琴系东西》在上海大宁剧院和张园上演,让人看到新老静安的文化融合和海派文创思路。本次演出针对海内外受众,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演出,在戏剧中了解科学,在科学中学习艺术手段,同时在跨文化的阅读中,传递中国的气派和海派文化的融入。本次活动得到了解放日报、文汇报、澎湃、上海观察、新闻晨报、中新社、Shanghai Daily等媒体的报道。现场也有来自海内外的观众和家庭,具有参与互动性的展览形式得到了静安区海内外家庭的好评。
7.

跨文化实验戏剧《丹亭世芥》



这个从安徒生到牡丹亭的传奇故事是我们试图让跨学科和跨艺术门类的实质性结合,让观众和受众看到文本背后的世界,世界背后的文本。这不仅是一台戏剧,而是一个跨学科的创新发凡。一个中国、丹麦和阿根廷的跨国艺术创制机会——这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将用音乐、芭蕾、书法、昆曲等综合艺术形式,将安徒生的部分植物调性的童话与汤显祖的牡丹亭结合起来,形成一部对春天进行吟诵的无调性、多主题赋格创新戏剧。在此次《丹亭世芥》中国首演及巡演之后,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将在丹麦领馆和丹麦艺术家的支持下发起全球生态绵延戏剧中心(Global Ecological Theater Now)以及上海有戏(Shanghai Now Theater)国际戏剧版权引进中心,将在未来持续将丹麦、挪威、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戏剧和艺术,以及来自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南美的土著艺术和现代戏剧通过教育、阅读产品、课程、演艺的方式介绍到中国。本项目得到了静安报、澎湃、上海观察、周到、Shanghai Daily等媒体的报道。现场也有来自海内外的观众和家庭。具有参与互动性的展览形式得到了静安区海内外家庭的好评,其中丹麦王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意大利驻上海领事馆文化领事亲自到场观摩。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在演出后还表示演出非常与众不同,希望未来可以与德国艺术家团队共同设计戏剧项目,以类似的方式在上海演出。


8.

以艺克疫


“無用的書冩史”这个展览,所有展示的物品,均为人为的废弃“无用的”物品,重新定义了这些废弃物的价值与含义,每个物品都有话要讲。我们从这些无用的物品上,看到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娱乐,有晾衣架、有电话机、有灭火器、有氢气罐等等。同时更深层次的,体现出人类“好杀戮”的本性,不止是对于废物的丢弃,而是体现在生活当中的“死亡气息”。当你在娱乐时欢快地敲击着非洲手鼓,可曾想过,你敲击的,曾是一只活生生的动物皮?乐器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欢愉,却是由无数动物的死亡换来的。一把枯槁,有人说它死了,于是遗弃了。但却不知遇水则生,遇土则长,但就算是浴火看似消亡,却实则重生。这也是整个展洗刷心灵的部分,世界已经如此,可以重来否?但请停止无用的生产与无用的浪费,减少这般无用的书写史。

9.

OCAT瘗疫六字诀《声疫解剖学》文献展

世界的崩坏,不是从视觉开始,而是从听觉起步。在人类认识论的过程里,受蕴的崩塌,造成识蕴的一塌糊涂,如今相信中医、相信⻄医;相信“⻄方”, 相信“东方”;相信“自然”,相信“胜天”的人几乎是两界的人,绝难中和。此龃龉又造成无数的祸端,进而造成一次次因识而起的纷乱和灾害。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手段,整体去反思视觉中心主义的视觉宰制,创造一种基于听觉的“听属”关系。文字从开始是视听结合交融的,先受后识,借其识发其所受,知其受发其所识,文字均质、定论的视觉书写,是对天南地北方言、铄金之口“多变流动”的视觉规训,以视像规整彼此,最终百虑一致。此举方便沟通,但也流毒无穷。以听为圭臬,必然导致众说纷纭,百口莫辩,嘈杂纷乱。但听的认知论主体性,也可以顺着纸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的线索,让黄钟大吕和瓦釜之鸣皆可相互训诂,最终视退听显,水落石出。


康德提出“限制知识”,他认为如果我们把认识能力扩展到一切事物之中,我们就没有自由了。 康德使用“aufheben”一词,通常被译做“扬弃”。我们把它翻译做“抑扬”,先抑后扬, 仿佛抑制了视觉发展而转专注听觉的延⻓,实际是让观者更深切的体会被我们日常忽视减淡的 听觉“味蕾”的新启发。这样总不至于被单一视觉所蒙蔽,虽然限制了视觉,但仿佛“看到” 了比肉眼视野更干褒的思想疆域。

10.

陕西北路历史名街

改造后的空间将在保留原先咨询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变为集书吧、咖啡馆、石库门建筑展示空间、网文交流线下平台、非遗展示中心、文化传播中心等多个功能于一身的复合空间。为了让新空间保留老上海石库门建筑的韵味,设计方自然力研究院与静安区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进行了长期沟通,以理解陕西北路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周边的社区进行档案式调查和口述史记录,并邀请国外学者参与视觉档案的拍摄。通过这些方式,把上海人集体记忆中的石库门文化从“线下”搬到“线上”,在精神上继承上海石库门聚落的互动、分享、创造、传续的“东西互见”功能。改造后的空间保留了原先有历史痕迹的木地板,新的空间设计以简洁的白色为主色调,但在镂空的扶梯把手和吊灯等细节之处都嵌入了石库门元素。公众的使用就是最重要的仪式”,这是静安文化局局长陈宏对这个空间的期许。当日上海的居民直接参与现场影像、网络文学讲坛、撕纸艺术体验、小型演讲等活动,均是以最务实的方式让这个空间重新激活,再现老石库门人情味聚落的生活形态。(缺图片)

11.

世界读书日 上海静安书籍与玫瑰

4月23日,静安区文化局、静安区图书馆、自然力研究院、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学院联合主办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将公共空间静安公园改造成一个大型的跨国公益阅读的节日。来自中国、西班牙、意大利、智利、秘鲁、英国、古巴等国的文化机构还是如约带来他们的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通过公益阅读展示、音乐表演、木偶剧、舞蹈、美食、图书设计、家庭亲子阅读的多种方式。本次世界读书日是上海静安区文化局自静安闸北合并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国际户外公益活动,并计划在2017年在上海四行仓库苏州河淞沪文化区举办更大规模的世界读书日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跨媒体阅读纪念日。

12.

世界读书日 漫品滨江 读懂一座城

由自然力研究院和徐汇区图书馆承办的“漫品滨江:读懂一座城”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在徐汇滨江,通过经典作品阅读、阅读艺术展示、跨国阅读互动、公众沉浸阅读、阅读影像体验的五种核心方式,呈现从徐光启时代就西学东渐,蔚为大观的徐汇文化阅读精神。

13.

“知舟”海洋阅读主题活动

《知舟》计划是由自然力研究院、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发起的,以海洋知识为线索的一系列跨文化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与航海、海洋文学、海洋运动、海洋生态等有关的互动教学。 本次活动将从作者的海外研究游历出发,具体聚焦在几种图书之上,例如《西游记》《南极记》《极地航行》《Kon Tiki独木舟之旅》,以讲故事的方式,层层剥开这些描述背后的教育内涵,并最终落在海的教育意义上。

我们与中国航海博物、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为期4个月的航海季主题活动,通过海洋音乐节、海洋电影周、奥运特展、创意工作坊等各类活动,挖掘航海背后丰富多元的艺术文化内涵,并且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展馆的器物全部‘活’过来,冲破建筑的外墙,向历史的想像力海域航行,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探索航海新乐趣……

14.

白昼读书

为孩子说的听觉百科全书:找回听觉的意义,而不简单是视觉的观看——看起来好的孩子,比听起来完美的孩子要多多了。选择把一些严格意义上不进入儿童阅读序列的书找了出来,朗读并解读给孩子听,因为这种转移对于不少成年人也是新的,所以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批判性阅读和朗读。[白昼读书]引发阅读者从阅读行为的本身和本质开展思考,静观默察,找到那些因为光亮而隐没的光线,找到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细节,遇到我们视而不见的智者。

15.

乘桴国际汉语

疫情当下,原本生活在不同信息茧房的人,愈发被各种在线网络课程捕捉了。语言是蝴蝶,倘若捕捉起来,就多半成为没有活力的标本,要有活的语言理解力和沟通力,关键是创造语言的“花园”和“生态栖息地”,自然力研究院创造的这个《乘桴国际汉语课程》,原本就是让人最终回到线下,回到慎独、思考、自然观照的生活方式中来——脱离网络和语言的窠臼,回到自然语境当中。最终共辟蹊径,卓尔合群。


关于乘桴国际汉语的比喻之一
——莼鲈

上海有个名园正在改造中,它叫张园,曾名“味莼园”,起于水和江南风物——莼这种植物,星星点点,浮于水波之上,形如盾(它的英文就叫 water shield),飘摇如菡萏,味甚佳,常入江南民间食谱;其荫佑之下,鲈鱼游于其间,以鱼的视角来看,莼如星月,亦如纱网遮盖,给了鱼儿“私鱼”空间,渔人在莼味水波中的舟楫荡波,也多出了趣味,因此中文有表示怀乡的语句就叫“莼鲈之思”。

我们的乘桴汉语在于找到汉语这个“舟楫”,最终是让不同的“旅人”找到回想的路途和交通工具,无论你是马来西亚的世居华人,客居巴黎的华人,或是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本地中国人,甚至你可以是在中国生活过15年以上的外国人,我们的乘桴国际汉语,“国际”的意义,不是国际之间(international),更是inter-language语际之间。因此,我们的许多范文是来自翻译成中文的外国语文,而非中国土产的文字。当然,我们的许多范文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语文。

乘桴国际汉语的学习,在此意义上是一次生态回忆和文化怀乡,更是一个创造力复归的生态现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学习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像游鱼一样游回语言的历史和当下,听见曾在张园演讲的孙中山、章炳麟、严复、蔡元培、马相伯,感受到人类在百年风雨飘摇中的不易和坚守,体会到各自母体语文对于汉语的贡献力量,各种生命经验通过汉语表达的情况,创造“童情心社会”——重新以童心看世界。正如我所坚信的:鱼儿对于语言河流的纪念和感恩,并不用建造名物建筑,编纂词典,挂出标语,语言建筑的真正形式是随其波、逐其流,尤其是溯源而上——每个说着南腔北调汉语的“鱼儿”实际上是语言之水这个“建筑”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语言就是鱼言,语言就是一种“水建筑”。语言不是说的,而是游的,我们要向鲑鱼等洄游鱼类学习,游进语言的活水中。


【乘桴国际汉语的第二重喻体
——语言如水流动,是液态的建筑】


语言可以表达政治 但不是政治本身:把语言的还给语言

我们在乘桴国际汉语的测试课程发给了来自中国、巴西、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土耳其、马来西亚、秘鲁、澳大利亚的朋友听,她们/他们多半都很喜欢,也隔空给我们很多拥抱,毕竟在这个逐利和流量时代,能够不以利益为鹄的语言教学不容易,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跨学科团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加入,以及通过设计、咨询、装修、农业生态恢复等方式,挣得利润补充教育投入,让教育的属性能够相对纯粹。

近期的乘桴测试,也有不少有趣的观看建议,例如来自荷兰家庭的某个中国荷兰国际家庭,说乘桴课程比较适合国外9-15岁的孩子观看学习,对方提到因为中荷双边国际关系的波动,汉语学习降温,孔子学院这类语言推广学校在当地举步维艰。

我们在想,国家之间当然有双边关系,是关系就是有亲疏和沉浮(ebb and flow),但是怎么能因为双边关系停止对《庄子》的阅读、对《浮生六记》的阅读,对《牡丹亭》的阅读,对鲁迅的阅读呢?

汉语其实不姓汉,也没有想过进行属地知识产权登记,汉语是一个海洋,是每个国家、每个族群、每个文化都有贡献的人类河流记忆。是的,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发起巴西热带雨林的本土故事搜集计划,让丹麦、阿根廷、中国人、巴西人联合生产国际汉语,将巴西土著故事、中国牡丹亭、丹麦安徒生制作成舞台剧,推广到上海大宁剧院、中国美术学院。并因为巴西新冠疫情暂时搁浅,我们称呼这个计划叫lingua agua,比较lingua franca,凡是有水有自然有人类的地方,都有人类的语言,都可以用一种汉语思维表达。

西方的政客是通过“舌头”上台的,能够征服大众的舌头,才能获得政权。当政治离散人类之间的河流,不断建造语言藩篱,让彼此不能沟通,民间应该创造另一个动力,就是创造语言自由流动的地下河流,创造语言的地中海(language subterranean)。

乘桴国际汉语是这样一种努力,它不是一种开发网络语言学习爆款的冲动,而是自然力研究院从2010年开始的“尺蠖式”努力,一寸寸地丈量世界,找到语言的观念尺度,为自然赋形。我们的团队中,还有中国本土NGO的加入,注册在上海静安区威海别墅727弄的图塾馆和上海乌鲁木齐南路202号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

四年当中,我们策划的各类大小跨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超过200多场,覆盖数十万人群。

我们每次线上的相遇和线下的互动,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而是联合创造语言为介质的开放式展品(participatory inventory),以及一种柏拉图逍遥游式的对话叙述(Peripatetic Dialogic Museum)。

16.

海洋实验戏剧--鲸剧(Ⅰ、Ⅱ)

博物馆生态戏剧教学的前沿尝试,

这是献给7-16岁的孩子及其家长的一场生态戏剧。


近十年来,海洋成为全球变暖影响的重要缓冲地带,海洋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正面临着海水升温、海水酸化、珊瑚白化、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衰退等严重威胁,2050年地球将有100万物种灭绝,如何通过“科技转移+传播+艺术文创+技术科创”来推动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应对和海洋治理,已成当务之急。


本项目将通过多区联动方式,与奉贤区博物馆海洋教学组、临港新区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自贸区自贸联发、交通大学深海治理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合作,通过科学研究创造一个具有知识含量的海洋戏剧脚本;然后通过与海洋、极地有关的国家驻上海领馆合作,已经明确和挪威、丹麦、加拿大、瑞典的领馆合作,将中外联合进行海洋治理和生态治理转移的技术。


一剧一展的方式进行传播,把每次戏剧的排演和最终演出变成传播中国海洋治理理念,中外技术生态治理合作展示、海洋教育国际案例精选的展示会;以此通过“剧场化的科技传播”解决生态问题。本项目进行一剧一展的模式,将和综合博物馆合作,把研究、考察、展览、演讲、戏剧、传播结合,创造复合创新效果,考察线路主要沿着上海的全球水岸线卓越城市以及奉贤、自贸区、南汇嘴等近海进行。


    • 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开创新的知识疆界,让孩子学会和行业专家思考前沿问题。
    • 本期教育专家为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博硕士团队。
    • 学员将通过科学实验室考察、博物馆教学、TED现场演讲、近海海洋考察、纪录片拍摄、戏剧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开拓真正求知者的思维边界。
    • 营地毕业成员将获得多家核心科创和博物馆机构联合颁予的证书。
    • 优秀学员将作为儿童演讲者参加2020年上海第六届世界水源地峰会。


合作场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中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

自然力研究院常年合作伙伴。


 上海自然博物馆  Shanghai Natural History Museum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浓缩了"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先生传奇的一生,

      一楼为"中国航运史馆",二楼为"董浩云陈列室"。





17.

第一届水峰会

18.

第二届水峰会

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第二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峰会由自然力研究院、德国阿登纳基金会、智利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音乐学院、昂热高等商学院等机构合办,来自中国、德国、巴西、智利、法国、意大利、英国、丹麦、哥斯达黎加等国的近80名代表与会。

 

开幕:水仪式

与一般的领导讲话专家讨论的固定日程不同,第二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在一场水仪式中开幕,在长约40分钟的仪式中,主办方邀请两名道人用鼓段仪式开场,并请到来自智利的本土宗教音乐人士进行现场自然对话式吟唱,让所有嘉宾进入与水有关的观念对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Maria是来自南美的萨满和诗人,她在中国道家的鼓音徐歇之后登场,开始用南美土著Mapuche的方式与自然和水对话。

图片

 

图片

 

会议的核心内容是讨论如何使用上海自贸区的信息、技术、知识优势来帮助三江源源头及其流域沿线的生态环保模式转型,并讨论如何使用上海自贸区资源整合和信息聚合、中国巴西生态科技合作模块、中国拉美生态技术转移、生态创意传播和设计等方式来展开新型环保。

 

水峰会主旨演讲和讨论:站在“鼓”旁的演讲  环保需要鼓舞以智

图片

 

智利驻上海总领事古斯塔夫-冈萨雷斯演讲,他介绍了智利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领域。

图片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主任文庭登场演讲,他提到水仪式开场的动人力量,并分享了一个德国童谣,大致意义是:天上的月亮,月圆月缺,不管圆缺与否,月亮并没有减少,始终在天上。他认为,环境保护和水问题需要这种正视的精神。

图片

 

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的睿马克讲述了水、能源、废物治理之间的三重关系,他在矩阵思维中讨论人们应该如何进行水环境保护的破题和解决。

图片

 

德国汉堡驻上海代表拉德曼(Kai-Justin RADMANN,他提到德国在水环保科技的一直努力和坚持,以及积极介入中国治理水问题的意愿和决心。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组委会主席、自然力研究院联合创立人周雷进行会议主旨演讲,介绍了水作为一种“关系型整体”的概念,江源江尾的知识脐带计划,以及本次世界水源地峰会上海主场、青海玉树现场调查、张园都市社区创意现场三个主体活动的逻辑关联。

图片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高级资深教授纳日碧力戈进行开场主旨演讲,他从认知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角度思考人应该用哪一种关系来进行群己界定,人的差异“划分到人”往往不够,甚至可以是“微尘数”,超越分歧需要新的分类标准,他同时分析环境研究理论范式创新的重要性。

图片

 

上海市商务委对外经贸处处长孔福安,作为帮助上海企业走出去的背后智囊设计机构和知识服务机构,孔处长介绍了自己的部门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水、环境、文化问题上,减少误判,创立中国独特的投资双赢模式。

图片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教授带领她的生态音乐学团队为本次水源地峰会邀请了道教仪式音乐、埙序等环节的主创人员,并作为联合主办方提供了场地,她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了中国的声音景观具有先天的时间属性,声音可以分为“春夏秋冬”,与丝竹、箫管、鼓声等相互对应的是草长莺飞、竹叶葳蕤、春蚕吐丝、冬日将尽、杲日不继等物候学知识。人类保护自然和水资源,因此应该有更综合的感官和知觉意识。

图片

 

杨勇,世界水源地峰会特约首席科学家、横断山研究会会长带来他在三江源持续考察的发现,除了提出中国水源地的生态退化和严峻事实,他也在不断思考各种建设性意见,包括在第一届世界水源地峰会时期就提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方案该如何落地。

图片

 

巴西驻华大使馆环境问题高级官员弗拉威尔(Flavio Luis Paze)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巴西与中国该如何进行生态治理的合作,并提到了中国和巴西在宏观生态问题、气候观测卫星、联合设计科学实验室、中巴大学间高级应用项目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图片

 

智利驻上海资深文化专家安冬在分论坛主持过程中分享了她对于中国和智利在开展文化互动、环保合作、经济嵌入等领域存在潜力的看法,得益于她的介绍,一批智利生态、艺术团队得以在水峰会期间进入上海,与自然力研究院合作进行长达10天的文化互动——张园看世界。

图片

 

自然力研究院巴西项目合伙人帕特拉斯介绍了他与自然力研究院共同设计的亚洲水中心方案,为亚洲集成有关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的科技、传播、设计、环保产品生产等方面的资源,创造项目落地的知识融合可能。

图片

 

参与会议的代表包括丹麦、挪威、意大利、哥斯达黎加、巴西、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不同领域的专家。

图片

 

图片

 

观众在阅读世界水源地峰会水仪式手册

图片

 

上海音乐学院世界水源地峰会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然力研究院为会议特别设计了环保的食谱和创意饮食方案,名为“源食”和“食实务”。

图片

会议主场时间为世界环境日、青海社区会议时间为世界海洋日,同时也临近中国端午节,自然力研究院在会议餐中特别设计了“青稞风味的粽子”。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核心策划机构自然力研究院的战略设想在于通过一种新型的“水方程式”,摆脱传统的“能源方程式”的发展模式:将三江源和青藏高原的气候数据与全球顶尖环境会议共享,让中国成为世界环境政策和生态政策制定的核心国家,打破国际气候政治俱乐部的知识垄断和权力区隔;创建全球基于水源地和第三极地带的跨学科研究基地和知识转化机制;通过三江源的纽带创造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国家对于水资源的均衡使用和跨流域治理协作机制,以此带动国际水源地的综合保护和文化创新。

19.

第三届水峰会

 12月3日,自然力研究院在长宁区华山路社区里举行了第三届世界水源地峰会社区观念现场。

活动邀请来了来自印度的西塔琴演奏家,来自马达加斯加的Cetamada鲸鱼保护组织创始人主席以及组织成员,来自各国领事馆员工以及社区居民。

 

图片

 

来自印度的西塔琴演奏家Parag用独特的印度乐器西塔琴为这次活动做了开场表演。西塔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古典乐器。西塔琴的演奏者能根据不同时节和时间,早晨或黄昏来选择不同的音乐,给听众以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图片

 

当西塔琴的音乐和清晨的阳光一起弥漫在初冬微凉的小屋里,袅袅依依的香音,似把人们拉进清新沁人的自然,又似到了那古老圣洁的国度里。短短的独奏,给社区现场的早晨注入了别样的活力。

大家都对这个神奇的乐器充满了好奇。

 

图片
图片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鲸鱼保护组织Cetamada创始人/主席Henry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鲸鱼保护分享。

 

图片

 

马达加斯加的圣玛丽岛,是世界上座头鲸最多的地区。每年七八月份,都有许多座头鲸从南极游到圣玛丽岛来分娩。Cetamada 就在这里,通过联合社区力量,向渔民普及环保意识来保护鲸鱼。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给鲸鱼生存带来了挑战。许多鲸鱼将塑料当成水母误食,无法消化的塑料对鲸鱼的身体造成了极大伤害,许多鲸鱼甚至因此死去。Henry就曾经看见过一只死去的鲸鱼被解剖后,在它的胃里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塑料垃圾带。

因此,Cetamada一直在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庞大却温顺的海洋生物,让更多人有意识地加入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队伍里。

 

随后,来自各个领域和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社区居民在现场分别就环境保护和水源地文化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共同为更好的水域未来而努力。

20.

第四届水峰会

图片

本届水峰会主题:不建而筑

 

11月26日,第五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在上海“最高楼宇之一”的上海中心召开,与会嘉宾来自设计人类学、地质学、环境保护、社会学、环境教育等多个领域,来自伊朗、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的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以及40多名各界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聚焦于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背后的全球生态风险、三江源国家公园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一批新锐设计师还分享了城市空间优化、未来马桶、生态环境教育的前沿理念。

 

世界水源地峰会是2015年由自然力研究院、横断山研究会、亚太生态经济研究院、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共同发起的新兴知识融合和知识转移型专业会议,每次会议旨在融合设计界、学术研究、政策制定、生态技术、环境现场应用研究的知识,为三江源等世界水源地源头社会和生态环境找到新的知识解决方案。

 

本次世界水源地峰会由自然力研究院、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上海自贸区海圆科技集团主办,深入讨论未来设计理念、能源问题、水源地矿石开采、城市化模式的生态风险等议题,蔚来中心(NIO HOUSE)为本次会议提供场地支持。

 

世界水源地峰会发起人之一、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分享了他对三江源冰川融化、源头沙漠化、三江源矿石开采、三江源行政规划内在矛盾、三江源国家公园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到跨河入海的南美投资

 

杨勇认为,三江源存在世界罕见的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在漫长的流域和河流源头发育段产生了相当复杂和多元的地貌,许多峡谷和丹霞地貌具有生态深度旅游的“现象级”资源——例如适合科考旅游和自然探险旅游的数百个河流大拐弯,这种体现中华文明腹地、亚洲大河自然文明、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水塔、源头地宗教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复合资源本底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根本优势。

 

杨勇与世界水源地峰会主席周雷在现场讨论中也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几个挑战:因为西藏和青海在行政区划和现实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客观上造成唐古拉山、格拉丹东一带的6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江源核心区没有进入本轮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对此类问题的“属地管理”、“飞地管理”和“三江源所有权”之争,应该成立“超级部门”来跨越分级、垂直、行政管理模式,直接水平管理三江源,并对其未来的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矿产开发、人群聚居模式、旅游形态、三江源保护核心目标、三江源与下游省份或下游国家的生态利益共同体等问题进行整体、系统、全局、顶层考虑。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发起人之一、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

 

图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理形态

“在三江源区域我们仍然看见沿着部分河流分布的大小矿坑,属于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私挖滥采;三江源在退牧还草和牧民定居政策上推进迅速,虽然初衷良好,但是把牧民聚居起来建造整齐划一的高原聚居区产生了次生的垃圾、污水、生计失调和文化凋零等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源头区的湖泊变河流,河流变季节性河流,这在长时限是三江源水系恶化的标志,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保护性措施;三江源区域的水电开发和水源调水计划,将能源和资源导流到经济发达区域和干旱西北区域,但是这些发达区域缺乏有效的补给和上游反哺机制;三江源有自己的文化本体,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本体,进而造就一种未来的三江源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重大课题。”杨勇说。

 

图片

水峰会发起人 周雷

 

自然力研究院联合创立人、世界水源地峰会主席周雷,联合巴西学者(墨尔本大学人类学博士)帕特拉斯-赞帕诺,根据设计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民族志比较研究方法,持续五年对中国在巴西的转基因大豆种植和跨国贸易投资,中国在阿根廷的锂矿开采,中国在金砖五国架构下对巴西的综合投资进行了深度研究。并横向比较了因为资源开发、国际政治、文化保护、自然生境危机等共同问题背景之下,如何解决一系列的二元对立问题,例如城乡差别和资源分配不均,生境源头地土著和都市市民利益剪刀差,跨国贸易商品生产源头地生态安全和都市消费现场跨物种、跨族群正义的设计失当,大型工业性农业单一植物种植与都市食品安全的控制论管理模式产生生态灾害叠加等问题。

 

图片

 

 

“在如何看待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问题上,我们无论是在巴西的亚马逊丛林还是在三江源都看见一个问题,那就是都市经济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置,自然生境源头地放在附属位置,迄今为止,在上海这个长江入海之地,我们何曾创设过向三江源源头生态滋养致敬的节日和都市长效反哺机制?一些来自发达城市、发达国家的投资者还把自己对于生活方式、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解复制到三江源源头地和亚马逊丛林区域,造成自然生境的‘都市症候传染’,我们在青海玉树已经看到一些政策初衷是环保的牧民聚居地建设,正可能发展成‘高原贫民窟’。”周雷说。

 

生态源头地和都市之间:需要设计的减法和技术乘法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的与会专家呼吁用“设计的减法”和“技术乘法”来解决现有问题,无论是中国走出去的自然资源开发和一带一路本底建设投资,还是三江源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都应该用最好的技术、最前瞻的方法、最具有跨越式的思维创造一个保护生态本体的“技术乘法”和“技术立方”模式,但是在具体形态上和建造体量上,要克制对传统资源攫取利用、单项能源利用型、土著文化边缘型的单一城市经济体模式对源头地的影响,源头地设计的形态要减法,要留白,要de-sign——“更少的设计”

 

与会专家呼吁建立源头地的生态主权基金和生命共同体基金机制,必须从生态源头地的视角,从生态源头地的多物种视角——而非简单的人类视角考虑自然保护的议题、重点、时空布局和资源利益分配,并最终将基于生态资源利用的都市财富反哺到源头地,以实现一定的可持续性。

 

通过对都市商圈文化、都市消费文化、都市废物利用系统、污水生产和处理系统革命性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能源效率和污染管控,来倒逼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解毒”效果的都市聚居形态,同时找到自然资源原生地的特殊保护“语法”和“基本法”。

 

“以新能源汽车和未来型物品与人际传输为例,三江源、巴西热带雨林区域、转基因大豆种植产区、阿根廷锂矿开采区等自然生境和水系源头地不能仅仅通过公路交通网、空运运输、传统能耗型汽车运输、冷链运输系统、冰柜式自动贩售机建造一个都市虹吸自然生境环境本体的攫取型机制。而是要把最新的能源利用理念,最清洁的能源,最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方式同时在源头地和都市消费现场进行布局。”周雷说。

 

周雷同时指出,上海在推行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但是却没有对污水进行排污分类和有效排污治理,都市的马桶和城市排污管道是一个自我毁坏的污染集中和污害辐射机制。

 

从2016年世界水源地峰会开始,自然力研究院及其特邀专家持续研究三江源的立体运输模式,与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的专家一道设计民用宾馆建筑理念,牧民节能型房屋,三江源本土物产烹调,深度旅游综合体业态和形态设计等议题。

 

来自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的理事长李晶晶和自然力绵延设计中心设计师肖玉霜还在水峰会设计现场展示了42个上海灰引力跨年龄和跨文化社区的设计和运营理念,以及中国学派儿童生态创新教育和跨文化生态阅读的实践。

 

 

 

图片

 

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连续4年与自然力研究院、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民族研究所等世界水源地峰会参与机构合作,在跨文化生态阅读、社区生态文化现场、张园看世界、静安文化馆海派客厅设计、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展示中心设计、中国丹麦牡丹亭生态戏剧、徐汇滨江海洋阅读、徐汇图书馆全球海洋城市系列论坛等多个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市级文化创新奖,也为源头地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和理念参考。

 

图片

第五届世界水源地峰会以一场独特的音乐会开场,人类学家和音乐家合作将著名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的《祭侄稿》,改编为生态音乐作品《祭水稿》。

 

 

来自水峰会外方参会人员的反馈评价

 

——意大利驻沪领馆文化处处长马义柏先生:

然力研究院在艺术、设计、环境的前沿探索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意大利一直在寻找类似的角度来推荐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和环保设计,未来双方可能展开合作。我还留意到自然力研究院在波提切利《春》的创造性转化,如果这个戏剧真能找到并实现内在的戏剧性和冲突,那将是非常独特的作品,意大利方面也愿意组织意方艺术家参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新闻处处长韩茂良先生:

自然力研究院、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海圆科技集团主办的这次世界水源地峰会很难得用一种相当整体观(holistic)的思维和视角讨论中国三江源水系生态问题、都市生活方式和海外投资之间的问题,让人有许多发散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匈牙利驻沪领馆文化与教育领事辛莉薇女士:

自然力研究院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具有某种超前和实验性,我非常喜欢主讲人周雷在现场分享的减法设计和全球生态脆弱性的深入思考,也很期待在2020年在匈牙利的水科技、艺术、教育的上海综合展过程中,能与之开展合作。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首席代表马守福先生:

我完全接收到自然力研究院主讲人和邀请嘉宾的深刻生态批判,对此深表认同,但是我仍然觉得人类有可能走出生态困境,通过系统层面和反思意义上的真正革新,最终创造一种新平衡。12月初,自然力研究院还将为阿登纳基金会的德国议员上海访问提供一带一路背后的中国文化深读介绍,参加了这次水峰会,我对自然力视角的一带一路阐释非常期待。

 

 

 

图片
21.

第五届水峰会

图片

本届水峰会主题:不建而筑

 

11月26日,第五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在上海“最高楼宇之一”的上海中心召开,与会嘉宾来自设计人类学、地质学、环境保护、社会学、环境教育等多个领域,来自伊朗、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的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以及40多名各界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聚焦于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背后的全球生态风险、三江源国家公园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一批新锐设计师还分享了城市空间优化、未来马桶、生态环境教育的前沿理念。

 

世界水源地峰会是2015年由自然力研究院、横断山研究会、亚太生态经济研究院、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共同发起的新兴知识融合和知识转移型专业会议,每次会议旨在融合设计界、学术研究、政策制定、生态技术、环境现场应用研究的知识,为三江源等世界水源地源头社会和生态环境找到新的知识解决方案。

 

本次世界水源地峰会由自然力研究院、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上海自贸区海圆科技集团主办,深入讨论未来设计理念、能源问题、水源地矿石开采、城市化模式的生态风险等议题,蔚来中心(NIO HOUSE)为本次会议提供场地支持。

 

世界水源地峰会发起人之一、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分享了他对三江源冰川融化、源头沙漠化、三江源矿石开采、三江源行政规划内在矛盾、三江源国家公园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到跨河入海的南美投资

 

杨勇认为,三江源存在世界罕见的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在漫长的流域和河流源头发育段产生了相当复杂和多元的地貌,许多峡谷和丹霞地貌具有生态深度旅游的“现象级”资源——例如适合科考旅游和自然探险旅游的数百个河流大拐弯,这种体现中华文明腹地、亚洲大河自然文明、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水塔、源头地宗教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复合资源本底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根本优势。

 

杨勇与世界水源地峰会主席周雷在现场讨论中也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几个挑战:因为西藏和青海在行政区划和现实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客观上造成唐古拉山、格拉丹东一带的6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江源核心区没有进入本轮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对此类问题的“属地管理”、“飞地管理”和“三江源所有权”之争,应该成立“超级部门”来跨越分级、垂直、行政管理模式,直接水平管理三江源,并对其未来的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矿产开发、人群聚居模式、旅游形态、三江源保护核心目标、三江源与下游省份或下游国家的生态利益共同体等问题进行整体、系统、全局、顶层考虑。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发起人之一、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

 

图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理形态

“在三江源区域我们仍然看见沿着部分河流分布的大小矿坑,属于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私挖滥采;三江源在退牧还草和牧民定居政策上推进迅速,虽然初衷良好,但是把牧民聚居起来建造整齐划一的高原聚居区产生了次生的垃圾、污水、生计失调和文化凋零等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源头区的湖泊变河流,河流变季节性河流,这在长时限是三江源水系恶化的标志,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保护性措施;三江源区域的水电开发和水源调水计划,将能源和资源导流到经济发达区域和干旱西北区域,但是这些发达区域缺乏有效的补给和上游反哺机制;三江源有自己的文化本体,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本体,进而造就一种未来的三江源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重大课题。”杨勇说。

 

图片

水峰会发起人 周雷

 

自然力研究院联合创立人、世界水源地峰会主席周雷,联合巴西学者(墨尔本大学人类学博士)帕特拉斯-赞帕诺,根据设计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民族志比较研究方法,持续五年对中国在巴西的转基因大豆种植和跨国贸易投资,中国在阿根廷的锂矿开采,中国在金砖五国架构下对巴西的综合投资进行了深度研究。并横向比较了因为资源开发、国际政治、文化保护、自然生境危机等共同问题背景之下,如何解决一系列的二元对立问题,例如城乡差别和资源分配不均,生境源头地土著和都市市民利益剪刀差,跨国贸易商品生产源头地生态安全和都市消费现场跨物种、跨族群正义的设计失当,大型工业性农业单一植物种植与都市食品安全的控制论管理模式产生生态灾害叠加等问题。

 

图片

 

 

“在如何看待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问题上,我们无论是在巴西的亚马逊丛林还是在三江源都看见一个问题,那就是都市经济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置,自然生境源头地放在附属位置,迄今为止,在上海这个长江入海之地,我们何曾创设过向三江源源头生态滋养致敬的节日和都市长效反哺机制?一些来自发达城市、发达国家的投资者还把自己对于生活方式、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解复制到三江源源头地和亚马逊丛林区域,造成自然生境的‘都市症候传染’,我们在青海玉树已经看到一些政策初衷是环保的牧民聚居地建设,正可能发展成‘高原贫民窟’。”周雷说。

 

生态源头地和都市之间:需要设计的减法和技术乘法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的与会专家呼吁用“设计的减法”和“技术乘法”来解决现有问题,无论是中国走出去的自然资源开发和一带一路本底建设投资,还是三江源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都应该用最好的技术、最前瞻的方法、最具有跨越式的思维创造一个保护生态本体的“技术乘法”和“技术立方”模式,但是在具体形态上和建造体量上,要克制对传统资源攫取利用、单项能源利用型、土著文化边缘型的单一城市经济体模式对源头地的影响,源头地设计的形态要减法,要留白,要de-sign——“更少的设计”

 

与会专家呼吁建立源头地的生态主权基金和生命共同体基金机制,必须从生态源头地的视角,从生态源头地的多物种视角——而非简单的人类视角考虑自然保护的议题、重点、时空布局和资源利益分配,并最终将基于生态资源利用的都市财富反哺到源头地,以实现一定的可持续性。

 

通过对都市商圈文化、都市消费文化、都市废物利用系统、污水生产和处理系统革命性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能源效率和污染管控,来倒逼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解毒”效果的都市聚居形态,同时找到自然资源原生地的特殊保护“语法”和“基本法”。

 

“以新能源汽车和未来型物品与人际传输为例,三江源、巴西热带雨林区域、转基因大豆种植产区、阿根廷锂矿开采区等自然生境和水系源头地不能仅仅通过公路交通网、空运运输、传统能耗型汽车运输、冷链运输系统、冰柜式自动贩售机建造一个都市虹吸自然生境环境本体的攫取型机制。而是要把最新的能源利用理念,最清洁的能源,最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方式同时在源头地和都市消费现场进行布局。”周雷说。

 

周雷同时指出,上海在推行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但是却没有对污水进行排污分类和有效排污治理,都市的马桶和城市排污管道是一个自我毁坏的污染集中和污害辐射机制。

 

从2016年世界水源地峰会开始,自然力研究院及其特邀专家持续研究三江源的立体运输模式,与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的专家一道设计民用宾馆建筑理念,牧民节能型房屋,三江源本土物产烹调,深度旅游综合体业态和形态设计等议题。

 

来自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的理事长李晶晶和自然力绵延设计中心设计师肖玉霜还在水峰会设计现场展示了42个上海灰引力跨年龄和跨文化社区的设计和运营理念,以及中国学派儿童生态创新教育和跨文化生态阅读的实践。

 

 

 

图片

 

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连续4年与自然力研究院、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民族研究所等世界水源地峰会参与机构合作,在跨文化生态阅读、社区生态文化现场、张园看世界、静安文化馆海派客厅设计、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展示中心设计、中国丹麦牡丹亭生态戏剧、徐汇滨江海洋阅读、徐汇图书馆全球海洋城市系列论坛等多个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市级文化创新奖,也为源头地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和理念参考。

 

图片

第五届世界水源地峰会以一场独特的音乐会开场,人类学家和音乐家合作将著名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的《祭侄稿》,改编为生态音乐作品《祭水稿》。

 

 

来自水峰会外方参会人员的反馈评价

 

——意大利驻沪领馆文化处处长马义柏先生:

然力研究院在艺术、设计、环境的前沿探索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意大利一直在寻找类似的角度来推荐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和环保设计,未来双方可能展开合作。我还留意到自然力研究院在波提切利《春》的创造性转化,如果这个戏剧真能找到并实现内在的戏剧性和冲突,那将是非常独特的作品,意大利方面也愿意组织意方艺术家参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新闻处处长韩茂良先生:

自然力研究院、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海圆科技集团主办的这次世界水源地峰会很难得用一种相当整体观(holistic)的思维和视角讨论中国三江源水系生态问题、都市生活方式和海外投资之间的问题,让人有许多发散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匈牙利驻沪领馆文化与教育领事辛莉薇女士:

自然力研究院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具有某种超前和实验性,我非常喜欢主讲人周雷在现场分享的减法设计和全球生态脆弱性的深入思考,也很期待在2020年在匈牙利的水科技、艺术、教育的上海综合展过程中,能与之开展合作。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首席代表马守福先生:

我完全接收到自然力研究院主讲人和邀请嘉宾的深刻生态批判,对此深表认同,但是我仍然觉得人类有可能走出生态困境,通过系统层面和反思意义上的真正革新,最终创造一种新平衡。12月初,自然力研究院还将为阿登纳基金会的德国议员上海访问提供一带一路背后的中国文化深读介绍,参加了这次水峰会,我对自然力视角的一带一路阐释非常期待。

 

 

 

图片
22.

第六届水峰会

通过创意、技术、艺术和教育,创造知识互惠型环保机制

 

We treat SEEDesign Botanical Lifestyle as a theater of knowledge and microscopic of thoughts, from which everything seeks to fly but nothing escapes.

 

2020年  我们将在上海、广州、北京、青海、东营多地

创设“风滚草”式生活方式环保

 

 

植觀建筑式会议方式:持续、小规模、落地、种思植想

SEEDesign Low-risk community lifestyle network and flea market

 

年度主题:上海植物学生活方式——公共植物学和减灾社区设计

How to grow a lifestyle, merging education, parenting, lifestyle into one

 

20国参与、涉及15个学科、50个中小型项目

From home-base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oolkits to     

communities-based green projects and sustainable lifestyle

 

特别关注:法西中意德五国的生态智识——少儿教育和艺术出版

Spain, France, China, Italy and Germany: Thematic topics of this year

Introducing education, art books, and low-risk/low-carbon facilities

 

都市减灾低害社区模型与工具包创建和推广

Home-based low-carbon toolkits building and sharing

 

 

首轮话题(3-5月):如何通过城市植物园、空气瑜伽、植物音乐、植物型饮食、新食育、都市农耕、废旧物品绿循环、自然力稼园计划、植物与文学,创造一种植物型城市化?

 

 


 

水峰会:自然力稼园计划

 

16套方案——创建都市小型自给自足植觀家庭

 

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城市半瘫痪以及家庭自我隔离,提示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在危机到来时刻的脆弱性,如何在2-4月之间,创建一个小型自给自足的家庭菜园,满足一家3-4口人的基本蔬菜供应,同时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塑料垃圾变成新型的社区绿色装置;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在特殊条件下,将都市农耕、可持续城市、减灾社区、物候学、互助网络、人造土壤、土壤细菌植物动力学、天工开物式手工制作等丰富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欢迎加入自然力稼园计划,扫描此序列二维码,进入一个群组规模在50-80人的小群,我们控制小群规模,确保人群互动性、私密性、人际性,为此次疫情期间,寻找集体共度难关的“虚拟土壤”和“社交小气候”。


您的加入将获得如下系列辅导和互助内容:


1. 如何用生活垃圾建造一个基本营养土底肥?


2. 如何把丢弃的纸箱、可降解材料、厨余垃圾,与树叶、沙土、营养土、自制肥料混合成具有菌群动力的培养土层?


3. 如何用各类弃用和闲置器具,制作成自己的家庭稼园种植基地?


4. 发芽专题,如何用豆类、花生等种籽,制作各种豆芽类食材?


5. 选种、育种、种植专题,如何对分配的种籽进行家庭个性化种植?


6. 鲜花类、观赏类植物的春季培育专题。


7. 水培类植物的培育专题。


8. 《天工开物》的现实应用,从《天工开物》找到中国农书的审美性、文学性、实用性,寓教于植的教育专题。


9. 从《柳叶刀》《自然》《科学》《纽约时报》《经济学人》《乡村之声》杂志学习基本的英语、科学写作、自然科学会话。


10. 从《植物人文地理》杂志学习植物与生活方式的各类教育专题——微课程、音视频课程和互动课程。


11. 如何用简单的器具,制作自己的小型气象站?


12. 家里的污染源监控,小型家庭微循环空气装置购买与安装。


13. 家庭食疗专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培育生命的生发力,摆脱“疫情综合症”。


14. 心理专题,亲子、跨代沟通专题,因疫情就医困难,心理症候互助专题(通过绿植劳作、审美阅读、香疗、艾灸等综合方式,对抗失眠、抑郁、躁狂、强迫症等常见病症)


15. 线下零接触D&TDrop and Take)空间站,在各自的社群发展零接触的物品提取空间站,建立特殊时期的礼物和物品流动。


16. 互助导航,由于本群聚集了物流、农庄、永续农耕、教师、设计师、医生、心理咨询师、手工艺人、园艺师、厨师、理疗师、钟点工等专业人士网络资源,可以针对群内的需求进行互助导航,尤其是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导航。

以上内容,志愿者和公益互助为主,特殊时段的教学点选和一对一服务,费用自行协商解决,群主实行轮值形式,群主必须有某一项专长(艺术、医疗、自然科学、外语、植物学、家政、手工等),确保植觀群的动态性、知识性、服务性和互助性,涉及的物品购买和运送实行费用AA制,并通过集体点选和运送,节省各项费用和过度包装。

 

正在进行时的生活方式日程(Ongoing Programs of LIFESTYLE PROGRAMS

 

1. 白昼读书:听觉百科全书公共植物学计划(给孩子和家长的有声书)。

2. 新汉语计划开源语言教本——每个人的汉语《不学植 无以言》

3. 套媒体:关注女性和职业母亲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4. HU Cares: 关注国际家庭的文化融入(acculturation peer education and cultural quotient empowerment network for international expats live in Shanghai and beyond: think like anthropologists, live like philosopher and work like philanthropists

5. Lyceum Total Education Project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family and expats families

23.

乘桴国际汉语特辑 - 《辛丑十日谈》

 

        辛丑年份,对于有着历史感的中国人来说,透露着新仇旧恨,这当然说的是《辛丑条约》,但是今年的辛丑是中国振作的年份,处处流露着日日新的中国大地摩拳擦掌。这个十日谈,给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能懂中文者,一次重新理解上海和中国的机会,抛砖引玉,砖砖飞入半亩方塘中西互鉴,玉玉显现天光云影流连徘徊。

        《辛丑十日谈》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观养源食小程序。

24.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水密码”——中德专家考察滇东南的乡村振兴水环保模式

“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发展模式一样,但凡在水源生态保持完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源经济,这个地方多半会创造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也因此产生出乡村振兴和城市化混合的独特形式,这种善于在水上做文章、搞建设的‘澄江经济’、‘建水’模式、‘水富路径’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水密码’。”8日-11日,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的中德专家一行4人,考察滇池、抚仙湖、建水、杞麓湖等地,对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和水系文化特殊性进行调研,滇东南水系考察团负责人周雷盛赞滇东南的乡村振兴水环保模式。



世界水源地峰会于2015年创立,这个由中国新型智库自然力研究院、横断山研究会、亚太生态经济研究院发起,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联合创立的水峰会旨在用技术转移、现场调查、生态设计、环境教育的综合模式推动中国水源地和世界水源地的沟通,迄今为止已经举办六届,曾得到来自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智利驻上海总领事馆、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国南南合作所、上海自贸区自贸联发等一大批海内外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经费和专家支持,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将于3月22日在上海举行。

马守福(Matthias Schafer)是阿登纳基金会(德国)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是资深的经济政策和企业技术创新专家,作为水峰会云南现场水系调查的德方代表,他认为云南在生物多样性、水系的世界性、文化多元等方面的特色对于欧洲国家理解中国的发展多样性和未来可持续农村发展的去向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出于对中德对话、中欧对话、生态议题的关注,阿登纳基金会曾经两次资助世界水源地峰会,创造生态知识的公益流动。




“我们相信的是创造性共同体(creative commons),我们邀请专家和记者参加水峰会的水系考察,旨在创造不同主体在共同话题上的辩论和讨论,同时通过传播方式让这些与水系保护和生态多样性保护的知识在中国和世界公益流动。我们在云南考察的过程中已经录制了数小时的短视频——《中德专家看云南》,将在未来陆续对外公共播出,同时在3月22日水峰会当日对外展示。”马守福说。


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和欧洲的共同核心议题

“云南的滇西北、滇东南、滇南、滇中、滇东北,因为其特殊的地貌、族群聚居模式、经济文化特征、水系特征、生物多样性状况,形成一种多样和丰富的‘内在世界性’,也就是说对云南的知识“微雕”和微观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整体的生态余地和生态潜力,进而寻找到未来的乡村振兴路径,这对发挥中国广大地域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共同性,在国内实现双循环经济来说是必备的知识储备。”世界水源地峰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周雷曾经在云南当环境和文化记者近6年,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辑部主任,是中科院民族植物学年会《昆明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发起创立的水峰会机制,试图通过一个新机制,将不同专业和国际背景的专家和机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代表中国国际视野的公益性水智库。




“云南有许多具有国际量级的传播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5月份即将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就是表示云南视角、中国生态立场、全球生态智慧的盛会,这个盛会需要有多种渠道把云南的世界级生物多样性标志物传播出去。水峰会云南考察的澄江帽天山古生物群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点。正如伦敦的格林威治时间,它代表一种全球的时间尺度和全球秩序,帽天山的生命大爆发其实是一种‘生物的格林威治时间’——更确切说是澄江生物时间,它代表一种极具象征性和阐释力的澄江生物秩序的开始,完全应该成为世界熟知的知识原点。”周雷与中德专家在帽天山考察时提到。





而在马守福看来,地处昆明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澄江可以把一个外国人瞬间从高原、边疆的云南带到一个海洋般的抚仙湖面前,坐在澄江湿地国家公园的他惊叹澄江5.3亿年前古生物化石群、抚仙湖“海洋”景观、环湖生态农村建设、生物与食物多样性的组合。“如果要提出更优化的意见,我觉得澄江应该更深挖掘本体的生态特色,把生态特色转化为旅游形态和生活形态,即使是创造全球化特征的大众旅游‘云南的三亚’的时候,更多去找到自己的自信,不简单是对国际流行要素和流行概念的重复和学习。对于澄江的环湖治理和乡村振兴,如果能让农民进行更多的个性表达,将会有更多吸引力,尽管目前的乡村硬件设施改造力度已经相当可观,可以看到很多设计要素的融入。”他说。

8日,当水源地峰会中德专家与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座谈时,马守福提到云南在高山、高山湖泊、乡村经济、非遗文化、特色地理标志产品、水系文化、生物多样性等主题上和德语区的许多欧洲国家有共同点,完全可以创设一个中德城市对话、中欧生态多样性对话、中欧水智慧比较研究机制,形成类似姐妹城市、湖景城市、生态多样性城市等关键词构成的新对话平台,而阿登纳基金会(德国)上海代表处愿意成为这个机制的促进合作方,与中国和欧洲的多元主体一道推进生物多样性和水系保护的核心议题。





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期间,中外专家将围绕水系、生态多样性、城市化、区域文化、冰川融化、海洋保护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将在会场创设《云南单元》,中外专家将共同讨论中德专家从滇东南现场考察得来的数据,来自南京大学的著名建筑专家鲁安东博士、中科院科学数据集出版领军专家刘闯主编、横断山研究会首席专家——考察中国水系和冰川近20年的地质学家杨勇,将在分享各自前沿研究基础上,探索云南案例的特殊价值。

水文化和水经济:云南走向世界的“双循环”密码

水峰会中德云南考察团调查了滇池、杞麓湖、抚仙湖、建水四个不同的水系生态,中德专家对滇东南的水系有个基本判断:滇池作为一个行政中心,它在水资源调度以及发展水系经济和水体文化上会成为示范效应和复制效应,但是水系治理和水系文化有时候最佳范例不仅出自行政中心城市,有时候产自地州县乡,因此专家认为要增加不同行政架构的“水平沟通”和“垂直互鉴”。




“云南作为一个区域,有时候比欧洲一个国家还要大,云南的丰富生态多样性和水系特征可以从欧洲的小城、古城、旧城、文化城市找到很多对话点,欧洲也可以从云南看到中国的多样性,看到中国在生态、环境、经济、文化上的多元性,了解这种多元可以更加促进中欧对话,也就是发展区域和国家之间的对话,这种民间、小单位、聚焦主题的对话机制往往更具有可持续性。”德国代表马守福说。




在建水,中德专家看到由古建筑群、水井文化、豆腐地理标志产品、建水小调、建水陶器、中法米轨铁路历史遗产、泛亚铁路、红河热作经济的活力,与建水相隔不远的元阳更是创造性利用水资源的景观农业范例;在澄江,连片的澄江湿地国家公园、乡村振兴村落改造、抚仙湖水体保护、康养经济、大健康产业、帽天山古地质文化遗产,这些独特要素构成了昆明近郊出现低碳增长、慢生活城镇和乡村可持续旅游文化圈的可能性;昆明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则可以从综合、整体、前瞻角度,整体推介云南在横断山、高黎贡山、无量山、大围山等一大批山麓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示范区建设的可能性,尤其是挖掘生物质资源、立体农业、智慧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带、生物基因、未来医药等方面的资源潜力。

“昆明即将修建的中国国家植物博物馆更应该使用亚洲尺度、世界尺度、人类尺度,创造昆明的生态多样性展示中心和人类未来植物方舟实验室,让中国人首先理解云南这一类区域的最高价值正是它的生态价值,以及基于生态而衍生出来的人类生态文化共同体。”世界水源地峰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人类学博士周雷提到。




中德专家的考察期间,正值中国两会召开,德国专家也借此提到,虽然两会在中国占据相当的重要性,对于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发展、水系保护、区域经济和跨国合作都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两会报告和提案是了解中国的最佳窗口和路径之一。“但事实上,欧洲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两会,更不要说去了解两会开放出来的若干议题,云南的生态重要性、西南中国的水系重要性也是如此,中国应该创造更多的渠道和机制,让世界了解云南的水密码。”马守福说。

云南—水边谈话
云南—澄江古生物博物馆
云南—抚仙湖湿地公园
云南—建水文庙
云南—通海杞麓湖
25.

重阳,崇明,收割


天是有光芒的,稻穗是储存在米粒里的光。我们在崇明的稻田里收割,不是割取稻穗,而是在采集秋光。

都市里的孩子,以为大米是机器粉碎成颗粒,方便咀嚼。社会主义新神农袁隆平教授也曾经梦想种植像树一样高大的稻穗,稻米一粒像西瓜那么大。我们像蚂蚁一样,啃噬一粒西瓜大小的米饭。

我们要把孩子带到天地里,不是为了收割,而是让他/它稳稳的站在昨天,好在明天回望的时候,能拥有今天。

加入我们,自然力研究院连续三年的秋收储光行动,因为我们崇明。


以下图片为自然力2020年崇明芒种插秧



你在何处,青春!在何处,光!那总是在熹微中唤醒我的光!Wo bist du, Jugendliches! das immer mich Zur Stunde weckt des Morgens, wo bist du, Licht?

在田野里看到“自然不确定的美unbestimmten Schönheit der Natur

暂时忘却课本里“绝对确定的自然die absolut bestimmende Natur。

26.

孩⼦的综合艺术表达课

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当中,教学的难点是教孩子具有“精确精神”,但是不求孩子“事事处处精确”,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认知辅助线”,很多初级教学的成果注定要“擦写涂掉”,并为真正具有高强度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认知任务准备。


对于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学龄儿童尤甚,我们一定要盯住最终目标不放,那就是:丰沛的体力,无穷尽的好奇心,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乐于实践并接受挫败的勇气。


我们希望开拓出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同时鼓励一种新的家长养教方法,来应对近乎残酷、竞争激烈、缺乏乐趣的漫长中国式学习。


  • 课程的材料语种主要来自中文和英文,部分内容来自意大利、德语、西班牙 语翻译成英文和中文的资料


  • 课程的知识类型主要包括植物学、文学、历史学、生态学、艺术史几大内容


  • 课程的每个情境是一个设计的戏剧化、开放式谈话、动手实践、静心观察场景


  • 主旨是让孩子在课程中看见自己,看到他人,并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和文化


  • 课程操练的主要技术是书法、写字、象形画、多场景模拟、口语表达、文化转译、戏剧技巧

部分上课内容将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感受不同的授课技巧和陪伴技巧,每两周还将对一个家长或孩子的养教难题进行现场诊断;部分课程将邀请古琴演奏家、二胡演奏家、画家、科学家的驻教支持,开创多元的授课体系。


27.

北欧设计创意周儿童开放日

由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四国驻沪总领事馆合作举办的年度北欧设计创意周(NDIW)于11月初在上海举办。今年的主题是“北欧空间”,涵盖了城市设计、环保技术、包容性设计以及数字设计。


在11月8日的儿童开放日当天,自然力研究院领衔带领中外的孩子们了解北欧的国歌并运用中国的戏曲和毛笔进行演唱和书写,发现彼此的文化之美。





2016年我们将联合北欧四国驻沪总领馆、航海博物馆、上海各区县图书馆以及自贸区海陆丝绸之路知识转移服务中⼼联合举办北欧海洋文化周。



28.

灰引力全媒体装置进社区:传播学意义刍议

随着灰引力实体中心建设和传播概念在静安区全区的推广,客观上使得静安区文旅局牵头的基层文化网点建设灰引力项目有扎实的物质条件,为该项目朝向文化创新、文旅综合、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深度开展创造了条件,也就是更全方位深化灰引力在社会聚能、信息传播、社区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探索。


灰引力全媒体装置并非简单的信息上传下载和宣传电子屏,而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服务理念,将定制内容上传、主题传播、社区动态、文化动态、海外文化优选、社区文化活页、居民治理信息集成等多种功能集成,灰引力跨国设计小组为此已搭建传播数据库、开发新型传播界面、延请跨国设计团队、挖掘上海外向型文化资源、研究文化创新具体形态、探索墙体媒体化、家具媒体化、全媒体装置外形设计、志愿者信息员培训和组织等多项服务,2019年自然力研究院和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已经在静安文旅局和相关街道支持下,设计了中国丹麦牡丹亭与安徒生跨国生态戏剧、中国意大利波提切利文艺复兴名作跨媒体改编、全英文书法创意教学、儿童戏剧教学、自闭症儿童疗愈戏剧教学、中国西班牙跨文化戏剧阅读、中国传统造纸儿童体验等数十场活动。


基于灰引力建设以来近三年的探索,2019-2020的灰引力全媒体装置的设计初衷、实现路径和传播效果表述如下:


通过静安区文旅局的智能综合,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各种形态的文化服务、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组织机构创新,产生社区层级的传播学创新,促进社区基层的信息治理、文化治理能力创新。


灰引力是会客厅,也是“社区学院”,更是社区治理的第一服务平台,灰引力社区需要有政治意识、文化能力、服务态度、外联赋能,通过灰引力的全媒体装置,客观上促进社区层面居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事务,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促进居民管理社区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灰引力是文化治理实验田和新型文化服务旗舰项目,不仅是简单的装修项目和文化配送项目,它在于集合来自大学、非政府组织、涉外优秀机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在文旅局的统一协调和调配下,形成新型的社区文化事业治理的方法论创新。具体目标是通过灰引力建设了解民情和社区文化需求,运行灰引力过程中聚集各方文化力量,共建过程中创造多元文化互动平台,最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区毛细血管”支撑。通过灰引力标杆项目,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尤其是社区文化品牌、全球社区文化服务探索、社区文化创新能极打造的目标迈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包括上海本地居民、外省和外域新上海人的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上海气派、上海方法、上海格局。


除了文化旅游本体,灰引力还将配合不同上级领导单位的目标,形成深度治理创新,尤其是将灰引力建设成传播生态文化、都市生态文明、上循环(up-cycle)理念、生态宜居的传播基地,形成多元共治的文化协同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通过设计方的持续外联活动,尤其是跨文化原创设计活动,开创基于社区、基于个体、基于特色文化的民间人际外交工作形态(People to people diplomacy),使得上海成为探索民间全方位文化外交,社区-国家新型合作共赢的文化开放体系建设,从社区直接链接其他国家的优势资源,使得上海成为全球城市、全球治理、全球社区建设的国内首善之区。

29.

灰引力:从理念到实践

受上海静安文化局委托,我们作为注册在静安区的民非组织和社会创意机构,开始对一批社区文化服务点进行外观整体再设计和内容改造,基于对一批点的现场调查和研究,我们设计了一些新概念,并试图通过具体的空间改良、社区动员、文化配送设计,为静安文化局的社区文化服务提供新的范式。


不仅是上海,中国大城市里弄、街道的社区文化服务点基本上成为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其中提供的服务包括简单的培训课、体检、社区会议、节庆联欢等内容,部分点因为设施齐全,可以进行质量更高的培训工作,功能类似社区老年大学。


因此,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将社区文化服务点设计成为一个跨年龄的活动中心,并吸引更多青年、儿童和中老年一同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点的活动。同时,我们的主要设计理念是把“银发人群”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改造成体现城市历史风貌、代际文化传承、创意养老服务、家庭文化聚合、国际家庭融入的“灰引力跨年龄文化创意中心”。


我们的设计理念也可以称为文化服务点的实践理念,在于突出创意养老服务引领、现代家庭教育导向、跨文化交流、慢生活理念四大主题,整体的缩略语就是一个LEAD(灰色引领力)

 

Leadership in trans-generation cultural exchange (跨年龄灰引领)

Education for a wholesome family (健康家庭教育)

Accultu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国际静安的文化融入)

De-growth lifestyle (“减长”而非“增长”的慢生活方式)


在以“翔前社区文化服务点”为标杆项目之一的设计和空间改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社区口述史研究,将社区的参与性、文化性、传承性、群众性包含到具体到设计中;我们对社区的公共空间和外围空间进行了改造,可以容纳更多人的同时,方便日后进行各种跨年龄的活动,并在设计中突出一定的设计感和时尚感;我们与社区管理人员商量日后的中心运营模式、群众共管模式、文化配送模式、社区创意养老服务模式;我们为社区中心设计和改造了更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的阅读中心和多媒体体验中心。


与此同时,不同社区由于居住人群的文化背景、家庭传承、国际化能力、社会交往习惯、跨文化阅读能力不同,我们试图鼓励社区居民将各自擅长的技能教学化,并与社区外的丰富社会志愿者服务和专家外请结合,将剪纸、纺织、毛线编织、缝纫、刺绣、木匠、篾匠、小手工等日常技能与创意型社区文化演出结合,甚至和海外家庭和外专联合,创造全社区——甚至跨社区、跨年龄的文化活动。


2016年5月,我们就成功设计了南西街道张园看世界活动,将来自德国、西班牙、智利、法国、意大利的艺术家引入寻常社区,在老街坊里弄里举办各种工作坊、音乐会、电影放映、艺术展览、社区文化节活动,事实上将普通办公室式的文化中心改造成社区文化博物馆和社区文化嘉年华。


通过社区内容上的革新和设计——“软建筑”,以及空间的创意改造,我们希望为静安区提供更多的创意灰引力文化中心,以服务于更广大的社区居民。

30.

绿氧周末:讨论教育未来

真正好的老师,是敢于教自己失败经验的老师。好的教育系统也是,敢于反思自己的失败经验,并不再重复自己的失败经验,是拥有未来的基础。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每个字眼都在未来,但是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重复以前的教育错误和谬误。

 

八月的第一天,天气炎热,艳阳高照,但30多位个人和家庭在自然力研究院Lyceum观庠中心用有意义的教育影片、健康轻食Brunch开启了清爽、静谧的仲夏绿色周末生活。




一早,五组家庭跟着Laura老师通过亲子瑜伽,唤醒一天的活力,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联系。整个序列有氧运动和传统瑜伽结合,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串连。Laura老师带着孩子家长们在“海边旅行”,通过模仿海星、螃蟹走路,拉伸筋骨、促进新陈代谢。家长们能够舒缓压力,孩子们也兴致勃勃,玩得乐在其中。


运动让孩子们饥肠辘辘,通过瑜伽的舒展,大人们相处交谈得更自在和放松。我们准备了全素食Brunch,享受有机食物,让绿色融入夏日生活,带来一片清新。来自教育界和金融届的专家精英们,高校、国际学校的老师,还有企业的高管,品尝美食的同时,大家参观了整个观庠中心空间、了解了自然力研究院和中国派学的理念,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交流和更新绿色的生活和工作观念。


午后,嘉宾和参与者们共同观看了获得201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影片《字母表》。该片重点探讨应试教育对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压制。通过绿色倡议和Seeds of change创立人Nitin的导讲,联系到自身学习和生活上的经历,大家都感触良多。




带着对影片的思考,自然力研究院邀请来宾们分享对影片的想法,共同交流、探讨中国教育问题和未来开放式教育的发展走向。

 

上海纽约大学设计思维课设计人袁雁悦从自身经历出发,她表示,过度的标准化教育会使得孩子、青少年产生内向心理,害怕身边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差异性,就算是很小的决定,也害怕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有的嘉宾提出,未来的学习方式不需要按照学科划分,学习的成果也不分好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体制教育,而是发展孩子们的特色。


也有人客观地表示,即使中国的应试教育充满弊端,在某种程度上,专业知识的教授会更扎实和严谨。

 

最后,自然力研究院观庠教育中心联创人李晶晶总结,孩子们的个性,最重要的是不能过早定型。无论是未来从事自由职业还是学术研究,在目前儿童阶段,都应该由孩子们自己探索,发展兴趣爱好。自然力研究院欢迎不同的意见,鼓励大家的探讨交流。下午的头脑风暴也是大家向着共创最具有人性的教育前进。




上海纽约大学设计思维课设计人袁雁悦讲述自身学习经历,突破舒适区不断求新求变的教育例子,她最终从复旦大学本科生发展成为剑桥毕业的博物馆教学领域博士,并在新型冠状疫情期间,设计大量免费在线课程,帮助上海纽约大学和中国学生了解更多融合设计资讯,并积极将设计与社区应用、跨代养育等主题结合起来。






本周六的绿氧周末活动,开启了八月的绿色生活方式。到场者享受了健康的食物,与家人、孩子和朋友平和的相处,锻炼身体,也收获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8月和9月,我们将进行一系列与跨代养育、中国儿童国际化、国际家庭本土文化学习、小升初、初升高、国际课程、新冠期间教育心理救助等专业分享,欢迎感兴趣的团体和个人,与自然力研究院的对外合作部门联系,共同分担成本,设计更多绿氧智汇活动。

31.

2020年第六届世界水源地峰会 12月即将召开

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德国阿登纳总统基金会全额资助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水源地峰会之后,世界水源地峰会以一种业内极为罕见的方式在推进一种以原创设计和原创学术为核心的生态环保革命,每年都推出一系列具有行业领先力和核心原创力的环保生态公共产品。


今年虽处于疫情期间,第六届世界水源地峰会照常进行,将继续通过原创学术、原创生态艺术、野外田野深度研究首发、环保原型产品首发等多种形式,创造一个多国完成的中国视角世界水命题解释方案和探索方案。



| 2014 第一届水峰会之潸河水生态艺术展演 -窦唯先生首次传音他自1996年以来就思考的水主题《山河水/潸何水》,时长50分钟 - 自然力研究院献上历时7年研究的《水经注》再研究的视觉纪录和讲述。


来自中国大凉山、巴西的合作伙伴和团队将带来包含丰富信息量的“水源头文献和水智识”,来自上海的自然力研究院觀庠研究团队将展示与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奉贤博物馆、奉贤觀庠创新教育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原创水环保、水科技、水艺术观念产品和生活方式产品。


本次会议将通过实验音乐、现场戏剧、TEA(Technology, Education, Art)演讲、观念装置等多种形式,展示最具有生态想象力的水未来解决方案。


欢迎成为我们会议的联合媒体传播方生态共建方,通过现场观摩、组织受众、传播内容、生态项目认领、资源捐赠、生态定制设计、定点河流环保资助等多种形式,共同守护我们的水未来。




本期议题

INTRODUCTION


1. 海外原创学术展示单元 

 

《巴西的风险社会和新冠之劫:大豆超现实主义》

 

主旨演讲人帕特拉斯-赞帕诺  自然力研究院联创人、金砖五国智库联合发起人,墨尔本大学博士论文研究首发

 

2.《水科考的中国深度故事》特别展示单元

 

《大凉山的山水困境与中国的内在世界性——中国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世界?》

 

主旨演讲人:杨勇  横断山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源地峰会联合发起人

对话人:陈建军 曹明浩【《水系避难所》与《水系博物馆》发起人】

 

3. 自然力原创策展特别展示单元

 

《大湾区的“生态基本法”实验策展——植物型城市化和集韵城市》

 主旨演讲人:自然力研究院学术部(集体)

 

4.自然力研究院大地学院——觀庠LYCEUM的前沿生态教学

 

《南宋古桥-忒修斯之船-新农人:自然力原创生态教育展示》

 

主旨演讲人:中国学派儿童教育创新中心(集体)

 

5. 自然力环保原型产品展示现场

 

《中国-西班牙生态艺术设计和环境设计:水足迹企业负责任解决方案》

《农村和城市低密度小区低害污水排放和生态马桶解决方案》

《鲸剧船奇:用生态戏剧重写上海儿童生态记忆》

《博物馆教学原型产品首发式:从青铜到书写 从书写到造人》

 

6. 跨国生态解决方案现场

 

来自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的生态艺术、生态环保、集韵城市设计解决方案路演

 

方案提交人:6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选送的艺术家和专家

 

7. 自然力研究院Soundlike Project团队实验音乐首发

 

《音乐地形学:一种跨学科的概念发凡和原型音乐展示》

 

方案提交人: 王瑾玉  自然力研究院Soundlike Project负责人、上海音乐学院板胡硕士

 

8. 环境公益特别报告首发《观念之河 滴汇成海:拯救生态的50种女性声音》

 

方案提交人:自然力研究院-上海妇女联合会《她山之石》写作小组

32.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庆丰收大展示:巾帼展突出女性智慧 如“出水芙蓉”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庆丰收大展示系列活动于22日在上海农展馆开幕,14个展团展区呈现了上海都市与近郊农业的“丰收十四章”,其中上海市妇联与自然力研究院设计的巾帼展展区,如“出水芙蓉”,用“绣艺米工、果蔬种园”的八字营造法,将上海市巾帼女农人顾绣、农业产品手工艺与非遗传承、科技融合大米种植、农业园艺美学、都市绿家园、美丽乡村庭院、未来健康时尚果蔬、种子科研等特色展示于参展者面前。

上海市妇联已经成为上海市农业创业创新的智囊团


此次上海市庆丰收大展示巾帼馆的许多参展单位都是上海市妇联连续多年支持和培育的智慧农业和海派新农人,上海市妇联连续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大赛、全国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九区美丽庭院营造等活动,培育各行各业、尤其是未来农业的巾帼领军人物和帼农品牌。



巾帼展区以“女工开物——乡村振兴中的女性智慧”为主题,将“女工开物”大米展示墙,与千丝万绣、寸绣寸金的顾绣结合起来,揭示中国未来农业在传统中革新,在革新中传承的中国农业美学,成为展区的核心视觉物。明朝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农书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女工开物是对这本中国农业文化最为外界知晓的IP的致敬,也是向公众传播,中国的未来农业和传统农业,女性和巾帼农人一直都是重要的文化主体。

展区的八个展示台,将农业工艺、手作产品、巾帼农产品、江山代有帼农出人物风采区、巾帼食间、巾帼微型传统农具展休憩区、美丽庭院微景观体验区,以开放的动线设计和具有国际风的自然、绿色、农业生活方式设计展现了上海浦东新区、闵行区、青浦区、嘉定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区9个涉农区域的女农人辛勤劳作、巧手致富、创新创业、建设家园的帼农风采。

女工开物策展思路:未来农业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革命


本次的上海市农展馆丰收节巾帼展,回应的主题是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丰为政显、收为民得的内涵,上海市妇联要求设计单位自然力研究院体现零废弃的策展理念:工艺体验桌子由传统木窗棂制作而成,木窗户来自云南;90%的策展展陈物料都将二次利用;传统农业农具微型展休憩区全部由浦江镇文化中心捐赠;大米展示墙的大米全部精细函装,都将回收利用;种子试管墙将在撤展后进入奉贤观庠创新教育中心用作农业教育展示等等。



策展的自然色系、大地色卡都是在强调未来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景观、农业美学、农业生活方式、城乡连续共同体、海派植物型城市化存在结合点。自然力研究院的设计师为全部的巾帼农业参展单位制作了农业24个时辰二维码宣传墙贴,甚至为农业展品设计了专属的体验活动,例如将农业产品中带有甜点要素的食材,融合意大利提拉米苏的堆叠方法,形成了巾帼食间的“阿拉米苏”甜点,形成跨代、跨文化的美食体验。



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在上海市妇联副主席翁文磊、上海市妇联发展联络部部长郑晔的陪同下观赏了巾帼展的顾绣女工开物展墙,了解了市妇联对三代农人的科技、创业、培训支持(60后、80后、00后农人形成巾帼代有人才出的景象),并特别对上海市妇联联合九区打造的美丽庭院进行体验和点评,据了解,市妇联将特别编辑出版《妇创联建:九区美丽庭院示范案例》,体现上海九区在美丽乡村建设、留住时代乡愁等方面的成果。

33.

奉贤出现一所新型未来科学与农业美学教研中心

当你把音乐、庄稼、时装、都市农耕、图书、植物版画、跨国传播混合在一起,会获得什么?

当你来到奉贤,原以为只是上海一个郊区,却发现一个融合了人类学、未来农业、农事美学、音乐人类学、博物馆教学的奉贤鲸剧,你会有什么样的期待?

来自自然力研究院的跨国团队,在经过和奉贤博物馆的奉贤鲸剧原创生态戏剧营地计划后,开始扎根奉贤农村,通过一个多月改造农舍,开始一个新型的未来农业科学和农业美学教研知识旅程:

首批旗舰生态素养项目获得西班牙时装品牌和丹麦科技的支持


来自西班牙的生态、极简、悦己时装品牌主动找到自然力研究院,愿意在奉贤发起一个减少全球时装品牌水足迹的农业减污生态项目,来自湖北武汉的陈正军博士,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将在奉贤的污水处理项目投放他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一种针对水系的包围式、渐进式、肠道消化式的节水净水革命。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所有的主流商业都有水足迹意识,并通过生态公益购买和技术革新,整体产生基于都市消费者、城市企业家、农村的三元生态互动革命,而奉贤、金泽、临港南汇嘴区域、青海三江源将成为试点区域。”自然力研究院的创院负责人周雷说。

我们可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快销品和时尚品牌设计生态进驻和消费者深度生态体验设计,将教育与可持续商业结合,将农村景观革新与都市绿色城市化结合。


因水而兴 遇海不止:一个通过教育、设计、环保勾连长三角和自贸区的原创Eco-design项目


自然力研究院设立在奉贤的觀庠创新教育中心将通过营地学习、深度体验游、深度学习、参与式设计、体验式教学的模式,为本土家庭、跨文化家庭、跨代养育创造新的知识聚合方式。在中秋节和国庆假期期间,自然力研究院的10余名全职教学设计团队持续工作,在昆山锦溪古镇、青浦金泽古镇、奉贤吴房村、临港滴水湖、临港南汇嘴进行多场现场教学,设计运行了一组全新的海洋教育、江南水系、博物馆教学、未来生态农业体验课程,获得近150余名参与者的广泛好评。

奉贤的觀庠中心下一步将和农民、农业企业、农展馆系统深度合作,在土地和庄稼上创造未来的知识收获模式,名副其实的“早稻田大学”、“茭白智库”、“黄桃-泰德美术馆”。

自然力研究院还研究设计了围绕乌镇互联网农业与长三角“两宋农事美学”文化圈的未来比较农业实验教学课程,同时针对成人和儿童,本土家庭和国际家庭。

国庆期间,在奉贤觀庠创新中心的教研体验中心,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家庭成员,为70多名参与家庭和孩子设计了一天的奉贤农业美学沉浸课程,包括跨文化饮食体验、食物人类学、未来农业创想、奉贤海声音戏剧采集。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艺术家和人类学家用音乐、宋词、二胡、朗诵的形式,表演了十回本新创《金泽-牡丹亭》剧目。并计划在春季推出全新农田景观戏剧《奉贤诗经:桃之夭夭》实验音乐剧。

34.

鲸剧船奇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迷恋海洋。关于海洋的神话、小说、传奇无不表现出一种崇拜与征服的欲望。中国的大禹治水,西方的诺亚方舟,还有大航海时代的那些疯狂壮举,人类文明进化繁衍,而海洋似乎超越时间的存在,一直沉静地观照人类的所有行为和一切想象。

 

基于大家对海洋的深层知识结构、极地国家的生态文明、海洋民族文化的好奇心,自然力研究院新开设了《“鲸剧船奇”&“极地船说”》博物馆教学课程,用10次工作坊的形式,带大家走近海洋生态的世界,原创剧本、戏剧演绎、音乐造景、田野调查、造船体验、海上行舟、博物馆式教学,最终,共同完成策展演出,让你和你的观众们真正体验与认识什么是海洋。

 

博物馆式教学

 

我们的博物馆式教学自2017年起,由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纽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的博硕士领队,在上海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奉贤海洋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交通大学董浩云博物馆等举办了多场次多系列的,针对成人与青少年的通识教育课程。

 

我们试图用一种文学表达 、科学行事、诗学思考的理念,在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建构认同和知识的场所,用观看、言说、行动、聆听、体味的方式,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为现代人重新书写课本,回归知识丛林,狩猎采集自然万物所蕴藏的一切智慧。




我们怎么教?

 

博物馆素养

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都是在博物馆里长大的,她/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很擅长用博物馆激发孩子的创想,中国的教育因为教学师生比和安全问题,往往容易变成走过场。

 

自然力导师团队将会通过在自然博物馆、交通大学海洋主题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现场教学,教孩子怎么让博物馆的知识流动起来。

 

媒介交感

自然力团队将用自己研发的海洋知识展示方案,以音乐、戏剧、书法、绘画等启发和激励思维表现。

 

•TED现场演讲

通过现场调查、文献、演艺、策展的方式,创造性的展示自己知道的知识,探索未知的边界。

 

海洋和极地知识田野考查

用剧场式的形式,让学员知道海洋、极地的核心发现和前沿发现,不至于“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望洋兴叹了数千年,就是不去深海探险。以及破除中国的文化之悖论,早熟而落后,如同郑和航海之后,国家推行海禁,把海拒之门外。

35.

教育也可以这么玩?

国庆和中秋长假“同假共振”,19年一个天文历算回环——国秋节即将到了尾声。当大家在朋友圈里、景区里、卧室阳台、人山人海里度过时,这个团队在上海“创造教育历史”。

9月底到10月8日,自然力研究院觀庠创新教育中心的团队先后针对近150人开展全新的教育尝试,并计划将这种假期教育模式延伸到日常,成为上海独有、稀缺的民间教育解决方案:

1.与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发起Hi Young海洋青年创新中心,专注自然环境保护的“渐冻症”,以及蔓延到普通人的深海抑郁。

在静安嘉里中心南广场,自然力研究院院长周雷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公益演讲,从极地气候变化、挪威画家蒙克、海洋生态退化,讲到大众面临“自然嚎叫”时的行为“渐冻症”,同时将海洋极地的气候和生态变化,与每年致死达到100万人抑郁症结合起来,在嘉里中心的集市人群中产生强烈反响。

“蒙克本人经历了最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同时有家族精神病疾患历史,他5岁就丧母,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社会、精神磨难,他将自己的生命力投射在艺术上,创制了极有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尤其那副嚎叫或呐喊的油画,有一种解释是蒙克看到博物馆的木乃伊展览和超大的爱迪生电灯泡并列展览,他似乎看到未来人类被技术和科技宰制,人类逐渐逃无可逃的死境,最终创作了呐喊这幅作品。还有一种解释,呐喊这幅绘画的云彩是气象学的珠母云,源自当时的火山喷发灾难。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在蒙克的嚎叫和预警中打卡发朋友圈是不够的。自然的生态灾难,尤其是极地的生态退化也是极为严重的事实,大自然也在咆哮和尖叫,我们不应该简单的‘打卡’式scream back,而是要在行动和思维上开始漫长而艰苦的努力。”周雷说。

当蒙克遭遇人生困厄和社会动乱时,他面对人生的不幸,回报的是善意和创造力,他把毕生作品捐赠给国家,用于纳粹入侵挪威后在奥斯陆造成的涂炭恢复。

在上海的嘉里中心城市广场,自然力研究院的团队带来另一个“民间蒙克”,他不是艺术家,但却是和蒙克一样具有社会责任心的普通人:自然力研究院从2016年开始关注张园重建,并不断创造社区文化艺术节、石库门生活艺术馆、城市生态现场、跨文化日常美术馆等形式,保护上海宝贵的石库门民居聚落,为单纯商业化利用找到另一种出路。

周雷在张园被搬迁后的废墟中行走了两天,研究张园“废墟”背后的都市人类学细节,其中他找到一叠票据,票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是各种医疗、日常生活、免费用品申领、上网密码、亲属朋友电话等票据的集合,其中就是这个为疾病所困扰的老人,在2010年4月21日捐赠给青海地震的2000元善款收据。

这就是自然力研究院通过实地研究寻找到的上海蒙克精神:无论自己生活什么样的困顿当中,仍然能听见远方的大地震颤,其他人群的苦难呐喊,并在自己节衣缩食中表达个人善意。

居于困境而不断绝个人触角,及时呼喊;生活于困厄之境仍援之以手,笑对人生。这是自然保护、公众教育、海洋保育、罹患抑郁都需要的“蒙克精神”。

自然力研究院当天还邀请了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帅澜医生共同向公众传递抗击抑郁症不幸的人生观、专业理论和日常方法。此后的自然力研究院Hi Young海洋青年创新中心将进行机制化活动,面对青年人所面临的心理、社会融入、教育困境、公共角色、媒介表达、家庭困难、知识沟弥合等复杂问题,通过同伴教育、公共聚会、媒体传播、专业诊断、教育医疗、艺术表达、生态环保志愿者等多形式进行创造性解决。


2. 临港奉贤片区:自然力研究院觀庠创新教育中心 开拓未来农业教育、传统知识和未来科技的比较学研究中心

国庆期间,自然力研究院通过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南京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伦敦金匠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常聘和固定教职员工团队,进行了第一轮全新的上海未来教育在地尝试:

l 通过考察青浦金泽古镇和农业园区,创作设计了一天的未来农业与传统中国农业美学比较课程,来自中国、西班牙的十多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课程体验,并根据现场考察,创作了十回本《金泽版牡丹亭》,通过金泽的南宋古桥和宋韵为元素的知识拓展,并将制作成剧场版和网络音乐版。来自中外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可以日后继续通过关注自然力研究院,参与融合了古代建筑、古代文学、现代农业、未来互联网农业、景观型城市、长三角水乡文化、艺术史的新型自然力创编课程。

l 受上海知名戏剧机构椎剧场和几点艺术中心邀请,自然力研究院通过与昆山锦溪古镇合作,在锦溪艺术节以开幕戏剧实况影像展映单元,向中外受众和本地百姓展示音乐与舞蹈版《牡丹亭》——《丹亭世芥》,来自昆山和锦溪的党政领导班子,与法国、瑞士驻上海总领事和副总领事,以及来自北京、上海的艺术家和评委,听取了自然力研究院的开幕展映双语汇报,他们/她们对自然力研究院这一创造性艺术演绎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肯定。自然力研究院将继续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和民间语文的创造性转译和诠释工作,让中国文化在中国走进世界。

l 设立在奉贤的觀庠创新教育中心是在一个青村镇农房的改造基础上,围绕农业、农事美学、未来农业、水处理科技、可持续消费、都市农耕和跨文化書菜计划的新型教育创想计划。该中心在国庆期间为70多名家庭和学童介绍了农业与未来科技,农业与文学,农业与生活方式,农业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联,并把海洋保护、海洋农业、海洋景观城市与奉贤生态农业等主题结合起来。未来的家长可以继续在觀庠点选各类与可持续农业、未来农业教育、未来农业水污染处理、未来农业美学有关的定制体验课程和生态现实革新课程——直接在植物、农田、海洋、海滩里生成教学效果。

l 针对15名家庭和学童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创新实验课程,国庆期间为了突破上海境内博物馆在知识融合、艺术表达、国际叙事、馆外联动、多媒体互动的弱项,自然力研究院在近三年与中国航海博物馆连续合作的经验,以及对展区展品的了解基础上,创制了将航海史、北欧极地探险、中国古代船只建造、古代神话、古代文学、帆船现场体验融合的“未来新航海家”课程,其中在国庆期间,针对古代船舶馆的一件展品,自然力研究院的课程讲解员就从宋代文学、小说、日常生活、天文占星术、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近50分钟的别开生面“船说导览”。自然力研究院将在日常针对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进行多主题的单场可定制“船说”、“自然鲸剧”、“器物背后的书法史”、“物我两忘 知退识出”等丰富博物馆课程。

36.

金泽辋川:自然力酿造的一天南宋之旅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没有任何证据,只是频繁阅读之后的直觉:我觉得写作《道德经》的老子是一个盲人。

而且把他的出函谷关的散叙整理爬梳为《道德经》——把函谷关当作一个函数,这个概念何其高远,只有数学差的人才能摆脱数学本相的地心引力,道在变成家和教之后,它的高级性出现了降维特征,把言语编成经,本身就是反讽的行为。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如果什么阿猫阿狗都说道德经很厉害,那么道德经就low了。

 

如果老子是盲人,而且还能用诗经时代的史诗方式吟唱,不求绵长无限,而是精简克制的5000文字,他立刻比《荷马史诗》高级:老子的时代,一定见过世面,想象过宇宙的尽头,洞见过微妙和希夷,但是,老子没有把道德经写成(口述成)一个族群精神文本(ethno text而是homo text),也就是一个抽象文献。像是对人类、人类文化、人类行为的说明书和知识手册,所以他很高级。更关键的是,我觉得《道德经》的文字只是老子抠脚丫时候口述的东西,他的言语青铜、文字黼黻根本没有留下来。我这些没有任何证据的猜想,代表了我对早期中国的偏爱和执念。

 

于是,在10月15日,有了下面的行旅和创述。




This 92-year-old, petite, well-poised and proud lady, who is fully dressed each morning by eight o’clock, with her hair fashionably coiffed and makeup perfectly applied, even though she is legally blind, moved to a nursing home yesterday. Her husband of 70 years recently passed away, making the move necessary.这位女士92岁,她是盲人。但是她每天都会精心的处理自己的仪容,好像是把面庞当作一张宣纸,把脸上的皱纹处理成星象。自然力研究院设计过一个跨年龄时空中心——灰引力,直到看到这张脸,我作为概念设计者,知道了我究竟在形态上想做什么。

 

After many hours of waiting patiently in the lobby of the nursing home, she smiled sweetly when told her room was ready. As she maneuvered her walker to the elevator, I provided a visual description of her tiny room, including the eyelet sheets that had been hung on her window. “I love it,” she stated with the enthusiasm of an eight-year-old having just been presented with a new puppy.这位文雅的女性可以有条件从容,有尊严地进行日常移动,让我想象她的社会也是可以装载文雅的容器,尽管她的社会也有无限多的问题和瑕疵。

 

“Mrs. Jones, you haven’t seen the room …. just wait.”

“That doesn’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it,” she replied.“Happiness is something you decide on ahead of time. Whether I like my room or not doesn’t depend on how the furniture is arranged, it’s how I arrange my mind. I already decided to love it. It’s a decision I make every morning when I wake up. I have a choice;请注意她说话的语气,年纪大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她们说话的魅力,不仅是说出什么,而是选择说话的时间和话语容量。

 

I can spend the day in bed recounting the difficulty I have with the parts of my body that no longer work, or get out of bed and be thankful for the ones that do. Each day is a gift, and as long as my eyes open I’ll focus on the new day and all the happy memories I’ve stored away, just for this time in my life.”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她们的地心引力不来自地球,而是来自床。很多中国老人气色不好,不是因为不会化妆或者不懂吃,而是不知道出门的时候,要把自己背上的床摘下来。

 

She went on to explain, “Old age is like a bank account, you withdraw from what you’ve put in. So, my advice to you would be to deposit a lot of happiness in the bank account of memories Thank you for your part in filling my Memory bank. I am still depositing.”老年是一个储蓄提现行为。制度是,文化是,文明也是。粗粝久了,自然想念文化,缺什么补什么。求什么,求不得什么。

  

And with a smile, she said: “Remember the five simple rules to be happy:请注意这些段落,我觉得老子道德经在经文之外,讲了很多琐碎的小话,通通被编述和记述人删除了。于是,出现了文本的词条特征和工具特征。


1. Free your heart from hatred.【心远除恨】

2. Free your mind from worries.【无忧无虑】

3. Live simply.【简单】
4. Give more.【付出更多】
5. Expect less, & enjoy every moment.【无盼无妄:象罔 草莽】

37.

书香醉人:一“书”还酹江月

一个城市的记忆时常由几个要素构成:一本好书、一个图书馆、一个独特景致、一群可爱的人。2018年4月22日,上海徐汇区图书馆和自然力研究院策划的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漫品滨江:读懂一座城》,用独特的跨文化阅读方法,将“书馆景人”四要素合一,开创了都市全新阅读文化。

“这次活动是徐汇区图书馆书香联盟的全员登场,自然力研究院设计了整场活动,我们通过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参与、跨国文化要素融入的新形式,让阅读成为一个节日。”徐汇图书馆馆长房芸芳说。

据设计方自然力研究院院长周雷介绍,徐汇滨江的自然景观、运动元素、后工业美术馆群、亲水知识服务创新要素具有相当的国际前瞻性,许多重要的全球城市都一条公众可沉浸式享受的文化景观带,徐汇图书馆在两年前就开始探索全球水岸城市的文化知识分享,通过工作坊和演讲形式邀请了多个国家的专家分享水岸线城市的精神内涵。此次的世界读书日,基本上集成了徐汇图书馆在前沿理念下创办的多个业务模块创新,从中也可以看出徐汇区的浓浓阅读文化。

 

徐汇四韵:上海文化的时间四种

 

本次活动的开幕式名为《徐汇四韵》的“现场阅读艺术”,主创人员从徐汇的文化历史中选取了四个不同的经典语文,并通过演唱、演奏、朗诵、艺术转译、现场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从明朝的徐汇文化巨擘到最新的上海文学,主创者使用新形式演绎了徐光启的毛诗六帖、柯灵散文;还有评弹调里的金澄宇的《繁花》、昆曲乐里的《牡丹亭》以及袅袅婷婷的《海上花》旗袍秀,全方位呈现了一个阅读中的徐汇。




同时在一旁展开的书法长卷,是由五位书法老师带领公众一起用毛笔绘制书写下与泰晤士河、塞纳河、哈德逊河、苏州河等水岸城市与河流有关的知名文学段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西班牙的传说。同时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纪念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此次的徐汇滨江世界读书日,把王羲之的暮春“修禊文化”、《农政全书》著者徐光启的文采与来自西班牙、美国、法国等多国的经典阅读和艺术阐释结合起来,丰富了世界读书日的“世界性”,带来“读书日”的中国气派。

 

徐汇滨江:可以躺的文化外滩

 

活动现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王鲤洁说:“暮春初夏,纽约各个公园常常会有免费剧场或者音乐会。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艺术形态多种多样,人们自带野餐布大毛巾当‘座位’,‘观众席’可以无限延伸。人们或站、或坐、或躺,在徐汇滨江世界读书日这一时刻,我在上海看到纽约。”

活动当日,从龙美术馆后的临江广场起至滑板公园,可以沿途尽享各类读书日文创活动:徐汇区书香联盟成员单位组成的阅读市集区,音乐诵读演绎徐汇经典名著的音乐表演区,各种类型讲座组成的智汇阅读区;专为国际家庭定制的跨文化儿童阅读区。通过经典作品阅读、阅读艺术展示、跨国阅读互动、公众沉浸阅读、阅读影像体验的五种核心方式,本次世界读书日创造了一个学习艺术化、艺术生活化、阅读“智汇化”贯穿起来的新型世界读书日。




当天徐汇区图书馆还带来了特色服务——《你选的书,我们的馆》,通过新书速借和书香漂流活动图书馆成为都市人阅读趣味和阅读文化的联结。在新书速借的展位,图书馆把新书选购权交给读者,读者可使用身份证和读者证借走书店的新书。而书香漂流板块,公众可以在登记后,把现场供漂流的二手书带回家。为表示对漂流活动的支持,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九久读书人、欧漫达高、海豚传媒和接力出版社分别赠予了二十套新书供漂流。

 

水主未来:全球相遇 悦读越美

 

来自上海的本土文创机构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是世界读书日的策划方之一,近三年以来不断通过跨文化阅读、海洋文化教育、亲水教育、生态艺术展演的方式拓展阅读的新形式。

“戏剧表演有一个三一律原则,说的是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一个故事,我们的文创在多个空间,多个连续时段,创造多个平行跨文化互动叙述,因此在尝试一种新三一律文创模式和跨文化阅读模式。”阅读派理事长李晶晶说。

活动当日,所有参加世界阅读日的人都成为一个“阅读派”,他们带来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创意、文化表演以及文化传播新形式,把静态的阅读改变为动态的互动,将安静阅读的图书馆变成读书、读影、读人的行动化阅读,4月22日,徐汇滨江的世界读书成为一个“阅读文化事件”。




上海临水而生,因海而兴,21世纪的上海的最重要文化命题就是全球城市和全球自由贸易文化实验区,本次活动通过多年的文化要素集成创造,共创了一个“文化汇译”方式,展现海派文化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世纪与世界多元文化相遇颉颃的民间新型互动,呈现了从16世纪徐光启时代就西学东渐,蔚为大观的徐汇文化阅读精神。

4月22日的徐汇漫品滨江阅读互动呈现了一个动态文创的思路:徐汇滨江提供文创土壤,徐汇图书馆提供创作养分,书香联盟成为暮春初夏的“文化暖湿气流”,往来的阅读爱好者是一颗颗种子,在全球城市建设中的上海徐汇滨江发芽。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上海徐汇区文化局、汇悦读书香联盟,徐汇区长桥街道办事处、斜土街道办事处、龙华街道办事处、华泾镇人民政府、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计划在未来持续徐汇滨江的全球水岸线文化营造。

38.

漫品滨江:读懂一座城

世界读书日原本与西班牙Sant Jordi屠龙传说有关,但诗书雅集阅读传家的中国人,有自己的世界读书日演绎方式。

 

2018年4月22日,由上海徐汇区文化局、汇悦读书香联盟,徐汇区长桥街道办事处、斜土街道办事处、龙华街道办事处、华泾镇人民政府、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由徐汇区图书馆和自然力研究院承办的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在徐汇区的西岸滨江拉开帷幕。


 


徐汇区文化局的领导和来自附近街道的居民参与了开幕式。“徐汇四韵”用各种艺术形式展示了经典文化名著,朗读声中的徐光启的毛诗六帖和柯灵散文,评弹调里的金澄宇的《繁花》、昆曲乐里的《牡丹亭》以及袅袅婷婷的《海上花》旗袍秀,全方位呈现了一个阅读中的徐汇。同时在一旁展开的书法长卷,是由五位书法老师带领群众一起用毛笔绘制书写下与泰晤士河、塞纳河、哈德逊河、苏州河等水岸城市河流有关的知名文学段落。


 


读者漫步在滨江大道上,从龙美术馆后的临江广场起至滑板公园,可以沿途尽享各类文化大餐,徐汇区书香联盟成员单位组成的阅读市集区,音乐诵读演绎徐汇经典名著的音乐表演区,各种类型讲座组成的智汇阅读区,以及专为小朋友定制的跨文化儿童阅读区。阅读不仅发生在文字阅读中,也在分享交流中,在艺术欣赏和吟唱书写之中。通过经典作品阅读、阅读艺术展示、跨国阅读互动、公众沉浸阅读、阅读影像体验的五种核心方式,打造一个学习艺术化、艺术生活化、阅读“智汇化”贯穿起来的新型世界读书日。


 


当天徐汇区图书馆也带来了特色服务——新书速借以及近期开展的书香漂流活动。在新书速借的展位,图书馆把新书选购权交给读者,读者可使用身份证和读者证借走书店的新书。而书香漂流板块,可以在登记后,把现场供漂流的二手书带回家。为表示对漂流活动的支持,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九久读书人、欧漫达高、海豚传媒和接力出版社分别赠予了二十套新书供漂流。


 


本次活动的另一个特色在于,现场的音乐表演和少儿跨文化阅读板块有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元素,更有世界读书日起源地的西班牙有关的西班牙趣味语言文学以及来自中国学派创新教育中心的小朋友用中英西三国语言进行的诗歌朗诵和童谣歌唱。这也是承办方根据上海临水而生,因海而兴的地域特征设计的由不同国家展现自己阅读生活方式和阅读趣味,开创独特的一个“文化汇译”方式,展现海派文化在21世纪海上世纪与世界多元文化相遇颉颃,呈现从徐光启时代就西学东渐,蔚为大观的徐汇文化阅读精神。

39.

崇明稻音:稻田里的运动会和音乐雅集

| 崇明稻音,我们采集到的天籁人籁与地籁,来自:自然力研究院 SOUNDLIke PROJECT


- 不知劳作之苦,以至于一切获得都感虚浮,不懂珍惜。

- 不知四时变化,以至于像生活在实验室里,昏昏沉沉。

- 不知农业之美,以至于看不见落在稻穗里,沉淀的阳光。


基于以上原因,自然力研究院觀庠崇明基地,持续三年,在芒种播种,在重阳收获,创造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态教育。

 

我们在稻田里割出了黄金跑道,再创造了一个“稻田百慕大三角”,然后在这个人工切割的形状里,做游戏,有人“模仿稻飞虱”,有人“模仿黄金稻种”,大家要保护黄金稻种不被稻飞虱抓住,好在来年可以继续丰收。



我们把收割的带着湿润土壤气息的田地作为舞台,找来稻草铺垫,形成了稻田客厅,我们在黄金般的阳光和稻浪里说丰年,唱四季。我们用自然柴禾的火,烤熟了刚从地里收获的红薯。我们在清晨露珠没有蒸发前,朗诵诗歌。

 

感谢连续三年陪伴我们的西班牙家庭,还有新加入的法国朋友、中国家庭,我们在收割“集纳了太阳光线的崇明稻穗”时候,创造稻音。

40.

距离第六届世界水源地峰会还有...



12月8日,以“寻找未来的质料”为主题,第六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将在上海植物园Aone会议空间召开(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997号二楼)。


说到“寻找”,我们用什么来“寻找”?你的那双眼睛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本次水源地峰会力图串联2020年疫情现实,借用八大山人一双“白眼”,对症此次疫情所反应的问题与矛盾。与其说“寻找未来的质料”,我们更是倡议从源头找寻,用友好型“质料”痛击当下问题,以求未来的治疗。


01

 植觀建筑式会议方式:持续、小规模、落地、种思植想

SEEDesign Low-risk community lifestyle network and idea market


l   年度主题:上海植物学生活方式——公共植物学和减灾社区设计

How to grow a lifestyle, merging education, parenting, lifestyle all into one


l   20国参与、涉及15个学科、50个中小型项目

From home-base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oolkits to  communities-based green projects and sustainable lifestyle


l   特别关注:法西中意德五国的生态智识——少儿教育和艺术出版

Spain, France, China, Italy and Germany: Thematic green read of this year: introducing education, art books, and low-risk/low-carbon facilities


l  都市减灾低害社区模型与工具包创建和推广

Home-based low-carbon toolkits building and sharing



02

l   《水科考的中国深度故事》特别展示单元 

Water Research China Insight


03

 《Tara“船说”:法国Tara海洋探索组织谈陆海联动保护与深蓝未来》

Seafaring Spirit in Sea Change Era: Tara's Odyssey into Blue Future


04

 《中国-西班牙生态艺术设计和环境设计:水足迹企业负责任解决方案》

Water-footprint alleviation and aqua-friendly business


l  《农村和城市低密度小区低害污水排放和生态马桶解决方案》

Toilet 4.0: The futur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05

 来自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的生态艺术、生态环保、集韵城市设计解决方案路演

Selected water related art,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books and designs recommended by consulates of Germany, France, Italy, Spain and Hungary.



06

 《音乐地形学:一种跨学科的概念发凡和原型音乐展示》

 

方案提交人:王瑾玉  自然力研究院Soundlike Project负责人、上海音乐学院板胡硕士、乘桴国际汉语主讲人


植觀建筑式会议方式:持续、小规模、落地、种思植想

Soundlike Project Research Team, Oriental Danology Institute


l环境公益特别报告首发《观念之河 滴汇成海:拯救生态的50种女性声音》

Female Water Books: 50 Drops of Global Water


方案提交人:

自然力研究院-上海妇女联合会《她山之石》写作小组



眼如天目不老,秋风皱面;

脸如莫干长青,遇雪白头。


世界水源地峰会:生活方式中心



官方网站  Website

www.odinfinity.org  www.herbauhaus.com


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Chief Secretary

李晶晶    jingjing.li@odinfinity.org


会务统筹  Summit Coordinator 

陈玉婷  yuting.chen@odinfinity.org


海报设计   Designer

王嘉义  jiayi.wang@odinfinity.org


水峰会社区活动统筹 Community Event Designer

刘天  tian.liu@odinfinity.org


国际嘉宾现场对外联络 International Liaison

唐瑶 yao.tang@odinfinity.org


公益赞助/会务捐赠财务监理 Finance Advisor

周琼  qiong.zhou@odinfinity.org


会务首席技术支持 Chief Technological Suppor

苏宸琦  chenqi.su@odinfinity.org


水峰会教育体验小组  Education designer 

王瑾玉、杨凌琰、李疆 contact@odinfinity.org



时间:2020年12月08日  9:30-16:00

Time:  9:30-16:00, 08 Dec., 2020


地点:徐汇区龙吴路997号二楼 

上海植物园Aone 会议空间

Add: Aone Conference Space 2/F, Shanghai Botanical Garden,  No. 997, Longwu Road, Xuhui District.



特别提示:

 

本次会议需付费参与。 

早鸟票-60元(截止到12月4日)-不含午餐 

普通票-100元(含午餐)

现场票-120元(含午餐)


Special Note:

 

Participation in this meeting is required to pay. 

·Early bird - 60rmb (until friday, 4th dec) - no lunch 

·Regular - 100rmb after that (including lunch)

·At-the-door - 120rmb (including lunch)


请扫码报名参与



没有一本书能像一艘船,

没有一个民间机构能这么像一所大学。

自然力研究院,

我们不只为勤劳的农人和知识人带货,

我们更强调带思想。


41.

关于儿童文学,中国可以从西班牙学到什么?


自然力研究院公共传播中心


2018年,自然力研究院历时一个月,前往西班牙调查儿童教育、儿童阅读和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西班牙范本,采访了5家不同类型的儿童教育中心,7家艺术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并和10多名设计师、教育者、音乐家访谈,了解这个地中海国家可以为中国带来的教育启示。


ODI为西班牙文学推广协会官方代表


2020年,我们收到一个邀请,受欧盟区域发展基金和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支持,自然力研究院作为持续推介海外文化和开掘中国本土文学跨文化原创表达的机构,为第一批30多本西班牙桂冠儿童文学绘本找到中国的“读者和观众”。


在前一段时间的上海国际童书展,自然力研究院进入童书展进行公益直播,采访了挪威、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优秀图书推介人,同时参加挪威儿童文学推介工作坊,并将多本西班牙绘本推介给中国的出版人,创造世界绘本、中国表达、中外合作再创作的新型绘本阅读模式。


一书一世界

书里藏着立体世界数据戏剧

《Yo y el mundo》


我们留意到西班牙一本得过无数奖项的图书Yo y el mundo 《我和世界:一本信息图表式的书籍》,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是用数据、图表、信息图谱的方式,呈现一个语词之外的世界。


《Yo y el mundo》节选


“关于用修辞和描述性的方式为孩子介绍世界的书很多,但是能用科学、数据、定量、数据可视化的方式,介绍一个具有儿童百科全书式的儿童绘本,这种形式还比较少。”自然力研究院联创人、人类学博士周雷说。


“我们中国儿童注重通过背诵和博闻强记来获得一个修辞型的世界,但是将这个世界数据可视化,而不仅是情境化和故事情节化,是一种儿童科学素养的培育方式,因此值得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周雷说。


这是一本将叙述文学和普及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故事用信息图表的方式展现主人公的生活和大千世界的有趣知识。一打开书,我们将会认识故事的主人公-露西。下面图中的两页是一个书目,我们能看到图片按序号排列,这样我们对这位小女孩的故事能有简单的了解:她的名字叫露西,她有一个哥哥,她有一只宠物小狗,她的妈妈是素食主义者,爸爸是一位木匠,他即将去巴黎旅行,露西的学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每一章节开头,露西会展开三四行的叙述,她给我们讲述她的生活和她周围的世界。接着,我们能看到信息图表,通过这些图表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章的话题,同时也展示这些事物在世界其他角落是什么模样。


露西这样说到:我先前以为世界上所有的小孩儿和我吃一样的早餐。但不是这样!我惊讶地发现韩国人是用一碗汤开始一天的生活;在日本,人们早上吃鲑鱼;而在巴西,有时候人们甚至用一杯咖啡加奶就解决了早餐。在图表中我们能了解到世界上有些国家最常见的早餐:俄罗斯、中国、墨西哥、德国、冰岛和法国等等。


“这其实是一种公民读本和世界话题读本,好像是给儿童准备的早间新闻(Good Morning kids TV program),这本书完全可以通过讨论和对话的方式阅读,而不是线性的朗读和记诵。”人类学博士周雷评点到。


2019年,为了传递植物保护,植物与文学、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理念,自然力研究院与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馆、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合作了《植物的咒语:天竺之华》《丹亭世芥:牡丹亭与安徒生》《山中》三个完全不同的跨文化阅读活动。《植物的咒语》是融合了西塔琴、中国古琴、印度鼓、中国花盆鼓、书法的创意戏剧;《丹亭世芥》是将牡丹亭的故事与安徒生的童话融合的现代音乐舞蹈戏剧,全部叙事通过原创的小提琴、钢琴音乐和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中国书法来表达;《山中》则是通过使用二胡演奏和演讲,来介绍一本西班牙绘本——绘本的灵感来自日本的妖怪学。


植物的咒语天竺之华

中印跨文化

艺术展演

天竺之华







《山中》绘本乐谈


“儿童图书的阅读,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最为关键,知识的获取和具体能力的获取应该放到第二位。”西班牙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的安娜在介绍《山中》绘本时说到。


一个诞生了11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语言:

创造中西合璧的稀有多元文化宽容


西班牙语文学不仅有博尔赫斯、聂鲁达这样的文化扛鼎之作,还有相当丰富的内容光谱,西班牙的儿童文学和绘本几乎将所有成人世界的话题,都找到相应的形式,稀释成“配方”文学,给小小的世界公民分享:好的儿童文学,是一种文体,而不是一种读物的年龄划分,它其实是通过另一种语境来创造跨文化、跨代际、跨族群的共识和认同。


选择不人云亦云的西班牙绘本集合了科学家、工程师、人工智能专家、海洋学家、昆虫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环境学家等硬核科学团队,再与常规的美术家、艺术家、设计师、文学家、历史家等人文社科合作,创造出多种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公共性的儿童文学和绘本作品。


例如Roser Rimbau创作的抹香鲸主题生态环保作品,将游客、旅行、抹香鲸、海洋塑料等主题联系起来,绘画的方式是儿童式的拼贴和手工绘制,她的《被删除的星球》获得2018年普瑞特儿童插图故事奖;Aina Bestard作为一个纺织品设计师和画家,她用具有童心的方式,探索我们星球上的各种生物,每一种物种的独特诞生和成长方式,以及万物诞生的旅程。这本名为Beastly Birth的书,可以翻译成《兽诞志》,她通过独特的“它”视角,与孩子探讨“它维”生命的存在。


自然力研究院联创人周雷对话童书展策划人卡罗丽娜

更多细节请访问哔哩哔哩-Odi自然力研究院官方平台


在自然力研究院公益直播上海国际童书展时,联创人周雷与童书展策划人卡罗丽娜进行对话,期间两人都提到多元阅读为孩子创造多元世界的重要性,也就是文学性、科学性、知识性、论理性、常识和专识的同等重要性。



“我们在讨论儿童文学时,不是居高临下教孩子知识或讲故事,而是在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来讨论人类的事务,这时候我们不应该片面追求知识的新异、科学的前沿、文学的经典性,关键是建立儿童文学的‘人学’(personhood)和‘人观念’。例如,在我们拿着科学家用嫦娥号带来的月亮照片时候,我们应该仔细阅读嫦娥的神话文献,以及来自其他文明对于月亮的‘古典观察’(例如古罗马的普鲁塔克及其名著《论月面》)——用月亮形状的眼睛,裸眼得到的观察。这种没有任何器械帮助的观看,以及深刻的洞察,也是人类智慧的本身。人类渴望万能工具和登天计划,但是肉身带来的揭示、去魅、解码功能,其效能无比强大。永远不要在强大的技术和数据面前,丢失人类拙朴的本真,复归如婴儿,是真正伟大教育的所向和意旨。”




科学期刊封面

刮起“中国风” 



Cell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北京大学邓宏魁和赵扬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XEN-like StateBridges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cy during Chemical Reprogramming”。该研究发现化学重编程过程中的一个类似于胚外内胚层细胞的中间态,并据此大幅提升了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的诱导效率。


山水画设计的主体是三个山头,它们分别代表化学重编程过程中细胞的三个主要状态——由近到远分别是体细胞,胚外内胚层细胞以及远处的多潜能干细胞。而这几个山头中间的小桥指的是小分子化合物。这个工作揭示了一个类似胚外内胚层的过渡状态,也就是中间那个山头,并且通过小分子化合物,也就是那两座桥梁,让细胞命运的转变变得更加容易,更加自然。图中的小船指的是转基因诱导iPS的方法,尽管它也可以从体细胞状态通向多潜能干细胞转态,但是转基因方法和小分子方法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在自然力研究院进行西语文学跨文化传播时,该机构的创意团队用西班牙文学巨擘塞万提斯的笔触,重新改写了几个句子,融合了时事,可以作为西班牙语文学和儿童绘本魅力的直观呈现。


The world may be stretched thin by COVID-19, but it never breaks, and it always surfaces above trauma, as ice floats on water.


新冠之下,世界虽薄虽弱,然势必绵延,如冰浮水。


There were no embraces, because where there is great love there is often little display of it. Embrace Spain, in great love, with little display.


凡有挚爱,必不轻浮矫饰。

但从此,因爱,抱西,为生活增添“西意”。


Thou hast seen nothing yet, till your eyes meet Spain.


如欲言東谈华,汝不可不知西。


通过阅读联系彼此,通过跨文化设计穿越“固执己见、我语我群”的藩篱,通过图书馆、艺术馆、社区中心找到共同志趣的家庭和读者;通过走出家庭,进入社区、融合可持续商圈、参与式设计指导下多元空间,创造“小家阅读的大家风范”;通过艺术、科技、传播融合各界知识分子的智识聚合,这是创造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基础和根本。


2021年西语桂冠文学版权联系方式:

contact@odinfinity.org

yuting.chen@odinfinity.org



我们的长期预算和资源支持方包括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徐汇区图书馆、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智利、印度等驻上海总领事馆,德国阿登纳总统基金会等一系列中外机构。



42.

《世说‘西’语》绘本推广周

《世说‘西’语》系列儿童绘本推广计划


受到西班牙总领事馆经济与商务处Books From Spain委托,自然力研究院作为2020年度西班牙图书特别推广机构,在即将到来的上海国际童书展期间,推出《世说‘西’语》系列儿童绘本推广计划。


本次计划获ICEX SPAIN TRADE AND INVESTMENT赞助


本计划感谢ICEX SPAIN TRADE AND INVESTMENT的赞助,使得我们的人类学、文学、跨文化传播、植物学、音乐学、教育学、空间设计、活动设计、儿童友好社区营造的跨学科团队得以按照“自然力”的思维,创造跨文化立体读书的机会。


本期推广周首先推荐原创西语图书——《我和世界》

Yo y el mundo 《我和世界:一本信息图表式的书籍》


这是一本将叙述文学和普及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故事用信息图表的方式展现主人公的生活和大千世界的有趣知识。


一打开书,我们将会认识故事的主人公-露西。下面图中的两页是一个书目,我们能看到图片按序号排列,这样我们对这位小女孩的故事能有简单的了解:她的名字叫露西,她有一个哥哥,她有一只宠物小狗,她的妈妈是素食主义者,爸爸是一位木匠,他即将去巴黎旅行,露西的学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每一章节开头,露西会展开三四行的叙述,她给我们讲述她的生活和她周围的世界。接着,我们能看到信息图表,通过这些图表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章的话题,同时也展示这些事物在世界其他角落是什么模样。



比如,第一章节叫做常用名,故事的主角叫露西,她有个哥哥叫荷西,这是两个西班牙最常见的名字。在接下来的图中,我们能看到世界上各个国家最常见的名字。



在下面的图片中,露西与我们一起来认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早餐文化。



露西这样说到:我先前以为世界上所有的小孩儿和我吃一样的早餐。但不是这样!我惊讶地发现韩国人是用一碗汤开始一天的生活;在日本,人们早上吃鲑鱼;而在巴西,有时候人们甚至用一杯咖啡加奶就解决了早餐。



在图表中我们能了解到世界上有些国家最常见的早餐:俄罗斯、中国、墨西哥、德国、冰岛和法国等等。



书的每一页都是货真价实的珠宝,充满了有趣的信息,所有的信息由露西串联起来,也让我们慢慢认识这位小姑娘。



这一章节是围绕暑假展开,我们能认识游客最多的国家,并且在中国、冰岛、韩国和希腊等这些国家,暑假有多长时间。



为什么我们爱上了《我和世界》这本书?



如果你听说过集邮、打卡、冰箱贴、收集藏书票这些行为,你就立刻知道这种通过把“世界缩小”的办法,特别适合小孩子的认知和学习,世界太大,知识太庞杂,我们对于世界必须一口一口地吃,因此我们的书要一本一本地读。



让我们非常喜欢这本书籍的原因很简单——不管是什么主题,我们一下子就对这本信息图表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像是按图索骥,走遍世界。《我和世界》还有很多方面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期,这是一本各方面都让人叫绝的作品:开本很大,但仍然方便翻阅,手指代替我们的脚掌,我们通过翻页来行走世界,通过问答和内在世界展现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活。



书本充满了细节和惊喜,值得慢慢品读,尤其是适合家长的引导、对话、发问的形式阅读,并且鼓励孩子制作自己的版本——我和世界。



尝试学习这本书的方法,把孩子重要的人生经历、游玩经历和参展经历,绘画制作成这种图表、徽章、地图式的读本,贴在自己的床头,甚至印在体恤上,穿给同学们看。



自然力研究院也会有线下《我和世界》的植物工作坊体验营地。一起到上海UCCA KIDS 中国学派儿童艺术体验营地(建国西路262号3楼)《我和上海》工作营,进行绘画制作,同时还可以到上海奉贤觀庠创新教育中心体验海洋版、田园版的《我和世界》儿童跨媒体写作训练营。


通过这个��二维码进入预约,了解西班牙优秀图书的本土打开方式。



这是一本给谁看的书?



作品的写作方式能让任何一个孩子与主人公露西感同身受。阅读带来视觉冲击的信息图表,孩子们发现多姿多彩的世界。难道还有更生动的方式获得文化常识吗?了解世界的核心方式就是MAPPING,而不是简单的WRITING,你的孩子如果学会绘图,就可能未来绘制自己的藏宝图和探寻宝藏地区。


除了知识,《我和世界》也传递世界上不同的价值观。了解其他国家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现实情况,了解他们吃什么,学校生活是什么样子,讲什么语言,这些都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包容心。


在书的最后,我们能核实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有不同的来源,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就是这个经常在美国好莱坞大片出现的中央情报局,这个机构可是一个信息宝藏,有很多有意思的信息,值得你挖掘,改天我们单独来说说这个机构)。


尽管这本书在2019年春季才刚刚发售,它已经在11个不同语言的国家销售。我们相信他会大获成功,我们自然力研究院也很高兴能成为中国第一家受到西班牙总领事馆官方指定的跨文化推荐机构


可以和家人一起阅读,也可以独自阅读这本书。我确信它会让6-7岁,甚至100岁的人都喜爱上这本书,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阅读的核心不是认字,是学会航行(navigation)。西班牙可是一个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大国。


请扫码预约


如果你想购买这本原版书籍,请按照这个链接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帮助你们从西班牙商贸与投资部门购买到原版书籍,或许还可能有作者签名!


【感谢自然力研究院《世说西语》项目西班牙语实习生陈思斯的翻译】



没有一本书能像一艘船,

没有一个民间机构能这么像一所大学。

自然力研究院,

我们不只为勤劳的农人和知识人带货,

我们更强调带思想。



【往期回顾】

一天背后的世界和我们


在上海遇见西班牙|玫瑰与书籍的庆典


我们的长期预算和资源支持方包括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徐汇区图书馆、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智利、印度等驻上海总领事馆,德国阿登纳总统基金会等一系列中外机构。


43.

自然力研究院受专业邀请:将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介绍跨国儿童绘本


上海童书展将于2020年11月13日至15日如期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展览面积25,000平方米,聚集350家全球出版业及儿童内容相关的企业,是今年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仍以实体形式开展的国际性书展之一,弥足珍贵。与此同时,考虑到全球文化出版业对版权贸易交流的需求,童书展积极融入互联网在线技术,进一步加强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商务配对系统将为众多无法亲临现场的境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参展、观展方案。而到场的参展商也可通过配对系统与全球潜在客户建立紧密联系。

 

 


▲ 2019年自然力研究院童书展海报设计


自然力研究院连续四年作为专业展商参与童书展,并在展览期间进行如下精彩活动安排,欢迎预约参与


01. 灯塔书房

为中外图书阅读创造一种生活方式阅读


自然力研究院作为徐汇文旅局logo、徐汇文旅云logo、徐汇图书馆灯塔书房的设计师和创办人,将为中外图书行业的同侪介绍全新的生活方式阅读空间营造法则,同时创造更多的知识流动到上海的社区、商圈、文化衡复区域。


▲ 自然力研究院logo设计案例(滑动浏览)


自然力研究院可以为国际图书进入中国各种阅读空间和生活方式阅读创造全新的形式、服务设计和用户场景体验设计。


▲ 龙南佳苑灯塔书房点灯仪式


媒体报道:徐汇首家“灯塔书房“在青年社区点亮


02. 灰引力跨文化阅读

为一本书创造一部戏剧


自然力研究院连续四年在深度阅读、跨文化阅读的基础上,为中外图书创造了一种戏剧场景的独特阅读体验,例如和西班牙塞万提斯图书馆合作介绍《山中》绘本,与法国出版社介绍《孩子的权利》《Lisa et les chaussettes rouges》等优秀图书。


《山中》获2017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大奖


《孩子的权利》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编写


《丽莎和小红袜》有关上海里弄的故事


▲ 自然力跨文化活动


自然力研究院常年通过戏剧、演讲、设计、音乐、博物馆教学、手工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开辟阅读的跨媒介形式和跨文化形式,目前已经和德国、丹麦、挪威、西班牙、美国、波兰等20多家外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合作跨文化阅读设计和落地。


03. 艺术手工设计图书

自然力研究院图塾馆限量版艺术手工设计图书






▲自然力研究院新汉语系列丛书(滑动浏览)


自然力研究院已经通过在巴西、阿根廷、智利、挪威、以色列、印度、缅甸、英国、美国等地的考察,原创出版了10多种艺术手工限量版图书:《息树记》《鲲崙与海》《南美山海经》《不知植 无以言》《这个城堡叫红》等一批优秀图书,获得多个外国使领馆领事和文化官员的诚挚推荐。


04. 中西跨国图书绘本播客


受到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处的邀请,自然力研究院2020年将作为特别合作伙伴为30多本优秀西班牙儿童图书设计独家代理的中国推广方案。


白昼读书系列



双语白昼读字系列

乘桴国际汉语


童书展期间,自然力研究院的跨国艺术传播团队将进驻童书展,将通过《白昼读书》《乘桴国际汉语》哔哩哔哩Odi自然力研究院平台等传播品牌,进行现场图书直播,通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豪华艺术家和设计师阵容,为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丹麦、挪威、瑞典的图书录制短视频《觀庠读书频道》。


感兴趣的展商可以直接预约推荐自己的图书,将由我们的专业团队为您“说書”。


以上服务、现场演播、空间合用等合作联系方式:



李晶晶


自然力研究院联创人

跨文化阅读推广大使

上海百名阅读推广人

静安十大文化人物


contact@odinfinity.org

jingjing.li@odinfinity.org 

TEL:02162430399(请在工作时段联系)


我们的长期预算和资源支持方包括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徐汇区图书馆、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智利、印度等驻上海总领事馆,德国阿登纳总统基金会等一系列中外机构。


44.

自然儿然的CHINA PI沉浸课堂

来自印度的牛、中国的牛、希腊的牛、日本的牛……
有共同之处吗?
西游记、西班牙、古代中国画、日本浮世绘……
文化的“牛密码”,你知道吗?
古代中国的乞巧节,据说也是牛的生日
牛郎织女的故事背后
是中国人相信的纺织技艺神话
写出来的文章,英文叫text
它的拉丁文词根意思是编织起来的事物
很会写文章的人,叫满腹“经纶”
也就是肚子里全是“漂亮的纺织品”
本部分的学习告诉我们要通过读书来“心灵”
《CHINA PI沉浸课堂》将通过手工学习“手巧”


上部




下部


45.

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即将在上海大剧院召开

Unruly Water:

Envisioning Future Risks in Liquid/Solid/Gaseous Forms

The 7th World Water Source Summit

载舟覆舟:水的未来三态风险

——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

Proposed by Oriental Danology Institute

China’s independent think tank on eco-solutions 

 Sponsored by Shanghai Office, Konrad Adenauer Stiftung

自然力研究院、德国阿登纳总统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横断山研究会联合召开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

3月22日 上海会议 【Shanghai Meeting】

3月8-12日 云南现场调查 【Fieldtrip in Yunnan】

BACKGROUND

 

As an experimental and innovative platform for global water crisis and potential risks management, the World Water Source Summit was initiated by global think tanks, university consortiums, policy makers, entrepreneurs, artists,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in 2015, with the support of Qinghai Tibetan Yushu Prefecture – origin of Three Great Asia Rivers,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Oriental Danology Institute, Hengduan Mountain Research Institute, Konrad Adenauer Stiftung(Shanghai Offic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and UN environmental networks, etc.

图片

     世界水源地峰会旨在讨论具体和具象的水资源保护,也研究各种流动性和液态性的风险,它由自然力研究院2015年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横断山研究会等一批国内外政府决策、民间智库、科创企业、大学科研、环保机构、设计机构联合发起。

图片

 

 

AIM

 

The WWSS dedicates itself to the cause of depicting drastic recent changes in Earth’s water sources, by conducting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es regarding water shortage, water footprint, global virtual water footprint, water management, water pollu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cryosphere conser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transfer, art campaign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programs in different essential global watersheds. The WWSS has established consistent cooperation networks with Qianghai Tibetan region Three Great Rivers National Park, Brazilian Amazon region, Chilean Andes Indigenous Groups,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hina Sipsongpanna rainforest region, Tibetan glaciers and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s, China Yangtze Delta Region through more than 100 organizations, universities, NGOs and think tanks. 

图片

     七年以来,世界水源地峰会持续通过现场科考、现场人类学调查、环保应用研究、观念设计研究、文化创意传播等方式,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英国、丹麦、挪威、智利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学者、科学家、媒体人、设计人、艺术家、政府官员的参与,并在水资源保护、水足迹、全球虚拟水足迹、水资源管理、水污染、冰川、极地、海洋等主题上持续发声,并在中国青海三江源、中国西双版纳、巴西莫托格罗索、尼泊尔巴德岗、缅甸皎漂等区域水源问题上出具决策咨询报告,并持续探索用文化传播、艺术展演、可持续商业的社会解决方案。

图片

 

AGENDA

 

The 7th WWSS in 2021 intends to address the daunting tasks of global water crisis by focusing on following thematic topics through originative researches, innovative water management methods, field sites based ecological education projects and region specific wastewater treatment solution toolkits:

     

图片

     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将讨论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多个侧面:例如,新冠疫情带来的水生态环境影响;中国冰川生态的世纪回望和民间科考;人类纪的水未来——斯蒂格勒生态理论回顾;中国西南的水困境和水生活方式;水体多样性与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垛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现实意义;吉林的水源地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水作为现象教学的跨国教育实践;水作为联系全球女性的新型纽带等。

 

The Vanishing Global Cryosphere: Glaciers, Ice Sheets, and Rising Seas 

消失的冰冻圈:冰川、冰盖和躁动的海洋

 

图片

The 7th WWSS invites important partners to keep the momentum of documenting and diagnosing the alarming evidences of an accelerating meltdown, including the permafrost thawing, declining summer sea ice, crumbling ice sheets. The 6th WWSS has cooperated with artists and scientists from Nordic countries to highlight the contingenc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through diverse approaches, making it accessible for wider public in Shanghai; our one-month experimental eco-theater projec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China Maritime Museum, Shanghai Natural Museum,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Fengxian Museum, has redefined new ways of environmental campaign efforts. 

图片

     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将继续第六届水峰会的冰川主题和海洋主题,持续研究和传播在海洋问题上、冰冻圈、全球极地治理等问题上的前沿话题。第六届水峰会已经获得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支持,进行了上海奉贤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奉贤近海考察、海洋生态戏剧等话题融合的海洋沉浸剧场,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继续会在2021年的会议期间和会议后进行多轮海洋、极地治理、冰冻圈的跨界传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The 7th WWSS will organize more eco-theaters and exhibition projects with Shanghai partners to contextualize the present-day change with a sense of urgency and contingency. In 2020, with the support of Norwegian consulate in Shanghai, the WWSS committee and ODI established Hi Young Arctic and Ocean Innovative Education Center to facilitate ongoing and consistent ocean education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s. 

       世界水源地峰会将凭借其《丝路植物人文地理》的会刊,以及Shanghai Eco-Now Theater上海生态现场实验剧的跨界展演模式,持续和青少年、决策层、设计圈、产业圈和商业圈讨论跨界视阈融合的机会和联合环保的机会。

图片

2016年,上海市商务委孔福安处长(现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作为特别嘉宾和主旨演讲人,主持了上海企业走出去的生态责任对话单元,与德国汉堡、智利的城市代表讨论了中外商圈生态互动的可能性。世界水源地峰会持续在探索用多边、民间、创意、应用、跨国、跨界的方式创造“水主未来”的解决方案。

图片

Decarbonize our future energy use and Diminish Our Global Water Footprints

能源使用的去碳化与全球水足迹的深度观

 

As China embraces a new “dual spiral circulation economy” by mapping out a new socialist scape through the ambitious 14th five year plan, as it is reintegrating several massive scale waterborne economy mechanisms such as Yangtze Delta Region, Pan-Bohai Economic Region, Pearl River Delta,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Coastal and Landlocked Transnational Free Trade Zones, Canton-Hong Kong-Macau Greater Gulf Region. 

     当中国进入双循环和深度改革的阶段,尤其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阶段,世界水源地峰会将继续使用专业、多元、跨界、跨国视角为全球社会创造多种水源地场景的决策解决和社会应用方案。

It’s essential to explore the public perceptions of current and future energy mixes in China and beyond, as we tend to underestimate contributions of oil and natural gas, at the same time overestimate contributions of solar and wind to the current national energy mix, even though there is a shared vision of a decarbonized future energy mix by the time of 2035. 

图片

     我们将研究中国水源地问题上具有样本意义的云南,了解中国内部的世界性,以及世界问题在中国区域的显现,尤其是研究能源、水源、资源、信息源等融合因素如何创造了一种“气溶胶式”的环境混合压力。

In the context of this discourse, one of the key approaches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is to facilitate the middle-level policy makers and stakeholders to explore potential ways for tapping varying mixes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ing bottom-up mode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novations, including low water footprint economy toolkits and lifestyle, as we grapping with political incongruences, systematic biases and institutional misfits.  

       我们将继续观察在昆明召开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可能开启的重要环境对话机会,同时重温自然力研究院参与起草的《昆明宣言》(2019年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期间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植物学和生境保护倡议)的现实意义,同时生成中小型、区域型、应用型的碳捕获、水足迹减少、低水农业解决方案。

Risks in Liquid/Gaseous/solid Forms: Reflecting Precarity in Liquidity Modernity 

水的三态风险:液态现代性的累卵性

Water is both unruly and domesticated, ordinary and anomalous, it is the only substances in three states, as a universal solvent, it keep dissolving many ominous risks into eco-nightmares, including salt, lead, fluoride, uranium and hexavalent chromium. Water is also highly philosophical and paradoxical matter, giving endless inspirations for artistic creations, which is conducive for spawning new ideas. In Dante’s Devine Comedy, the Infernal River is fed by tears of human suffering and become more contaminate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COVID-19 annus horribilis, which making it contingent for us to contemplate human contradictions and processing the grief over the loss of lives. As we building up more megalopolis, we need to be cautious of microplastics unleash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to the seas and horrendous pollutions when people dying for a drink.

       水在与生命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上,有载舟覆舟和“载人覆人”的双重性,水同时会作为一种融蚀性的介质,将各种污染物、营养物、瘟疫物、病菌在人类世界广泛流布。水还是一种抽象的神话学、文学、艺术主题概念,在但丁《神曲》中,地狱的水流是人类苦难的泪水汇合而成,新冠疫情造成的生灵涂炭,让我们对水的抽象哲学性更有同感,我们必须用新的形式研究、表达、解决水的议题。

图片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world’s water need in a fair and effective way, The 7th WWSS needs to invite global strategists, artists, thinkers, entrepreneurs, campaigners, engineers – reg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 to work with local communities and local experts who are confronting the risks on a day to day basis.

       为了突出民间智库和多元共治理念的水研究协同架构之意义,第七届水源地峰会将继续将艺术家、哲学家、人类学家、企业家、环境议题观念领袖、工程师邀请到现场,创造不同圈层的知识液态流动,进而造就水智慧的“落地固化”和“气态生成”。

Water reflects who we are and where are we from – when we are consider and defining ourselves as aqua homo sapiens due to the aqua-tecture binding us together -- it shows our blind spots, weakness, common destiny and our hidden potentials. 

图片

水之清浊,即是人类清浊的本体映射;

识退智出,方能水落石出。

 

 

Risks in Liquid/Gaseous/solid Forms: Reflecting Precarity and Shanshui Aquatecture in Liquidity Modernity 

 

01

Neganthropocene and Multisensory Society: Soundscape Ritual for Bernard Stiegler 

 

负人类纪与集韵社会——对斯蒂格勒逝去的“声思”【ODI Sound Like Project Experimental Musicology Group】

02

 Recursivity and Contingency: Cosmotechnics and Metaphilosophy of Eco-tragedy (when digital objects abound, is landscape city possible?)

 

水的声音地形学——对Yuk Hui山水概念的综合介绍和声音装置阐释

Yuk Hui studie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Goldsmiths College in London, with a focus o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Before joining SCM, he taught at the Bauhaus University in Weimar at the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of the Leuphana University Lüneburg where he also wrote his habilitation thesis in philosophy. Since 2015 he has been a visiting professor (with qualification of PhD supervision)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where he co-teaches a master class with Bernard Stiegler. Previous to that, he was a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Center for Digital Cultures at the Leuphana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the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in Paris and a visiting scientist at the Deutsche Telekom Laboratories in Berlin

03

BRICS in disintegration? Reflection upon the interstellar ecological regime and “nostalgia order” in BRICS apparatus

消失的“金砖”:星际政体与边缘外交——怀旧与文化外交的重要性

Petras Shelton Zumpano and Zhou Lei

图片

 

Petras Shelton-Zumpano is currently completing a PhD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where he is a Latin American Studies tutor; he also co-founded Oriental Danology Institute and BRICS FUTURE together with ZHOU Lei, who graduated from LSE, Yunnan University and Johns Hopkins Nanjing Center, focusing on cognitive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y of design and education. 

04

Critique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Pure “Ecological Reason”: The legacy of Kant on ecological issues

纯粹生态理性批判从文化批评的角度讨论康德和部分中国学者的生态思想遗产

图片

Luo Xiao Ming,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program in cultural studies at Shanghai University

 

 

 The Vanishing Global Cryosphere

消失的冰冻圈:综合材料、综合媒介现场展示「包含导讲人的现场生态戏剧讲解」

 

Danish Innovation Center, Norway Consulate in Shanghai, Tara Ocean Foundatation, ODI Ocean Project (Hi Young Ocean Innovation Center)

 

01

The vanishing global cryosphere: documentary and panel discussions

 

02

Ocean Challenge: 10 eco-solutions from young generation for global cryosphere disaster

 

03

China’s Melting Sacredness and the Un-icethatched World: Fieldwork and chronological reports on China’s melting glaciers

 

 

当冰川“离开”中国:追逐冰冷事实十五年 

 [杨勇,横断山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源地峰会首席科学家]

图片

Yang Yong, WWSS Leading Scientist, Director of HENGDUAN Mountain Institute, geologist, explorer and environmental activist. His expedition to the source of the Yangtze and Jianggendiru Glacier has worldwide repercussions, as first of its kind original research on the third pole.]

 

China’s Anthropological knowledge on some “farfetched land”, such as cryosphere and peripheral cosmos 

[边缘世界的边缘政体:中国人类学的遥远想象]

 

水只有有无概念,而没有核心和边缘概念。水湄之水和江心之水,皆水也。我们不能只要“扬子江江心水”(《茶经》中认为最好的泡茶之水),不保护百川灌河之水。水有多态性,那些蒸发的水,也会回到水的母体,带着它周旋宇宙的信息。水昭示一种aqua kinship系统,可以沟通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人与它类的定义鸿沟。长江学者纳日老师将继续展示它的独特生态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概念,我们用于黏合破碎的“地球肉身”。

 

Naren Bilik [Naran Bilik reveived his Ph.D. in Literature from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His research areas are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ethnicity and race, culture change; minority education, Inner Asia study, and East Asia study. Professor. Bilik was the Bernstein Chair of Asian Studies and Anthropology, Carleton Colleg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05 to 2009. He was the Head of Department of 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 of Institute of Ethnology & Anthrop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1996-2003). He is currentl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Fudan University, Associate Dean of Fud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Social Sciences, and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jiang Chair Professor at Guizhou Normal College.]

 

 

Decarbonize our future energy use and Diminish Our Global Water Footprints Water source and geography base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 case with Jilin Province

 

科学数据集在吉林水源地保护的应用举例

水源地地理标志产品实践

 

Liu Chua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uotian (垛田) Raised wetland fields: a floating “Eden” and an architecture suspended

图片

 

毕业于剑桥大学的鲁安东教授,继其对长江大桥的“纪念碑性”研究之后,开始分享垛田这一独特的建筑系统,与桥梁一样,都是悬垂于水之上的架构,它是一种宰制、一种秩序,还是一种预示和建筑革命?在古代文学的语境中,桥是一个独立于土地和天空的悬浮系统,它脱离了大地,又漂浮在人类的栖居之上,同时它与起舞弄清影的天空又有差异。垛田,它有何种隐藏的水生命景观?

 

Andong Lu, Andong Lu is Professor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Nanjing University. He completed his PhD at Darwin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was a Fellow of Wolfson College. H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academic journals, including 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D, arq: 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Time + Architecture and World Architecture, etc. 

 

 

Phenomenon Based Education and LYCEUM Eco-community in Shanghai/Hangzhou: one case study on new ecological alternative in urban cities

奉贤觀庠-青浦金泽-岳阳路中国学派的现象教学实践举例:

China PI Innovative Education Center, Shanghai.

 

This agenda is annotated and designed by ZHOU Lei: a writer, playwright and an anthropologist, he is the co-founder of Oriental Danology Institute and president of academic committee (WWSS)

 

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的议程设计人和撰稿人为周雷,他是一名写作者、实验戏剧人、设计人类学者,他也是自然力研究院的联合创立人,以及世界水源地峰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

 

联系方式

Contact@odinfinity.org

lei.zhou@odinfinity.org

 

 

46.

知识“烛一”点亮 灯塔书房现身魅力衡复

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在3月28日“文化服务日”这天全面启动。徐汇区各公共文化场馆、旅游咨询中心,部分商圈绿地、邻里小汇都面向市民开展了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服务活动。 其中最亮眼的,要数3月28日晚在衡复风貌馆举办的知识“烛一”点亮——“灯塔书房”揭幕活动。

灯塔书房 是徐汇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创新项目,在徐汇区图书馆指导下,由“汇悦读”书香联盟成员自然力研究院设计的新型阅读空间品牌,立足海纳百川、东西交融的街区特点,聚焦让阅读像“灯塔”一样照亮社区生活。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配音艺术家童自荣等嘉宾,与读者一起参与诗歌朗诵和阳台朗读戏剧表演,聆听现场小型音乐演奏,共享“灯塔书房”的包容性文化体验,共度一个诗意盎然的周末之夜。

更多媒体报道
47.

[走进艺术] 自然力研究院中的知识盒子

        自然力研究院是上海为数不多用设计人类学和艺术家工作室模式创造场景式沉浸阅读装置的机构,已经为上海植物园附近的龙南青年社区设计了氧气生活阅读装置,徐汇衡复风貌馆设计灯塔书房装置,徐汇T20大楼青年共创空间设计建筑可阅读装置,以及为徐汇青少年中心设计全景五育学习室内阅读场景和多媒体光盒作用项目。我们的设计制作团队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艺术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如果您有兴趣创造IP型阅读情境,可联系contact@odinfinity.org,我们可以安排设计样板间的导览和洽谈。



徐家汇T站光“盒”

        徐家汇T站光“盒” 作用系列艺术装置通过视觉、触觉和互动形式建造“可阅读”化城市,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整体设计围绕徐家汇周边的历史、文化、营商服务以及红色引领理念,融合T站本身的建筑设计概念和艺术品创作手法,成为一种知识探索艺术装置。

徐家汇T站光“盒”——【寻源徐家汇】









徐家汇T站光“盒”——【海派之源下的红色基因】







徐家汇T站光“盒”——【博物馆奇妙物语】








徐家汇T站光“盒”——【营商服务最优圈】







徐家汇T站光“盒”——【玩转徐家汇】







【C立方聚“盒”】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同时也描述了⻘少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 朝气蓬勃景象。体现媒介素养和五育融合理念的C立方聚盒,通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数字科技、 非遗传承等综合手段,不断创造教育的认知“立方效应”和“幂律反应”。







        徐家汇T站光“盒” 作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C立方聚盒是自然力研究院Herbauhaus项目——植物型城市建造的有机组成部分。植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通过吸收阳光进行物质的转换,与人互通有无、相互依存。知识盒子装置在人与装置的互动、思考中转化为新的知识能量并不断积累,在丰富人的思想与视野的同时,使人人参与共建植物型“城市”。

48.

A cultural envoy making a difference

LI Jingjing spent 12 years climbing the corporate ladder to become a veteran in the marketing of luxury goods. But then she decided to abandon a successful career and a high salary to become an ambassador for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Many people chase luxury goods just for the brand itself and not because of culture or quality,” she said. “In fact, what you buy doesn’t equal how much you spend.”

In 2014, she joined the Oriental Danology Institute, a social group dedicated to enhancin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e next generation needs to know about roots and culture, so they don’t blindly follow what others do,” Li said. “Instead, they need the confidence to make their own choices.”

Her job now is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cultural roots and shared experiences. She cites one example.

“Many young Chinese don’t like reading traditional classics, which have instead become somewhat popular among many foreigners,” said Li, citing the lyric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It really surprises and encourages young Chinese people. So, it turns out that foreigners have influenced Chinese to read Chinese classics.”

At the same time, she said, foreigners who read the ancient classics become more immers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get out of their expat bubble. “It’s important to create a platform to allow re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ers,” she said.

To that end, Li organizes activities, like reading get-togethers, music shows and dramas, often based on holiday tradi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Holidays express cultural roots,” she said. “And cultures always have similarities. What we all have deep in our hearts can easily touch others. We just need to use a new way to bring that to the fore.”

In 2016, the Oriental Danology Institute organized a series of cultural events featuring the work of Chilean artists. They were held in historic Zhangyuan Garden, a well-preserved shikumen community. It was a chance for local residents to show how life in Shanghai’s famed lanes and alleyways once thrived.

“Both ancient Chinese and Chileans used tied knots,” said Li. “Taking that concept, we asked residents to hang traditional items of daily use, like buckets, on ropes, together with Chilean knots that link buildings.”

As a “cultural ambassador,” Li first learns about foreign cultures before interpreting them to others. One of her most impressive memories was in Brazil, where she visited aboriginal tribes in the Amazon rain forest to learn about Brazil’s roots.

“Urban dwellers have the preconception of aborigines as savage and vulgar,” she said. “In fact, it’s just a stereotyped prejudice.”

She found that the Indian tribes of Brazil pay great attention to education and societal equality. Sex education is one example. “Young boys are told that if they take young girls home at night, the young girls will turn into stars and they will never see them again,” she said. “It’s so romantic and beautiful. Compared with them, we are actually vulgar.”

文章来源:Shanghai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49.

Older complexes renovate their activity centers and playgrounds


文章来源:上海日报

50.

Wasser - ein elementares Wirtschafts- und Kulturgut



文章来源:阿登纳基金会


51.

“鲸剧‘船’奇 极地‘船’说”自然剧科创在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开幕

52.

芷江灰引力:跨年龄文化活动空间


53.

朴食‘埔系’:广州黄埔隐藏的“湾区文化密码”


54.

自然力研究院为上海妇女联合会撰写《她山之石》图册 ——历时半年 采访30多家协会 数易其稿

“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继续携手努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The current COVID-19 dilemma and the global situation in the world are precarious for many people, especially for the benefit and justices of women’s development. As the economy suffers worldwide, gender inequalities and development priorities turn out to be adversarial for most women and girls, due to the deep-seated social mechanisms which put women at a less preferential positions or a lack of political voice. In Shanghai, the Shanghai Women’s Federation establishes itself as a forerunner for women’s rights, by minimiz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women, striving for genuine gender equality, ensuring that women advance at the forefront of our times and enhancing global cooperation with the Shanghai model of women’s empowerment.


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全球局势使得整个世界人群的福祉和利益遭受挑战,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她们因为相对于男性的社会能见度、政治地位的不同,更容易在此刻难上加难。在上海,上海市妇联成为女性的娘家人,促进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并通过上海气派推动中国女性风采走出国门,创造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的上海模式。


In 2020, as we are celebrating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Shanghai Women’s Federation; in 2021, we are joining in the momentum by commemorating the 100th year birthda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refore, we choose to edit a holistic and inclusive action book, toolbox and yellow pages to sum up all the activities that have consolidated us stronger as a group and keep the momentum of marshaling the Shanghai’s best gender expertise and resources to define a better future for women. 


2020年,当我们庆祝上海市妇女联合会70周年,2021年我们庆祝建党百年,在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上海妇联人想通过一本行动手册、一本推介优秀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黄页、一个涉及各行各业妇女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案例工具包,让我们能够更强大地联系和组织在一起,一起面对前路的困难和挑战,定义未来的女性篇章。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connecting both rural and urba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and private, entrepreneurial activists and officials, to advance the courses of common concern, in order to face the intense challenges and concerns ahead.


我们同时注重联系城乡妇女、国际和国内女性等两个对象,团结公共领域、决策领域、企业领域、民间领域的建设性力量,继续共同推进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未来良善社会。





55.

听见水危机 看见新方法

新闻来源:新华财经



















2022年828日,一场由艺术家、音乐家、人类学家、教育界人士发起的独特第八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在上海召开,本次活动由自然力研究院、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横断山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南京大学、墨尔本大学、复旦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5所中外名校,以及多家智库、环保机构、艺术画廊、设计机构、企业参加了本次峰会,哥伦比亚驻上海总领事、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中方项目官员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用独特的原创科考、环保技术、艺术传达、生态教育融合方法(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Art, TEA),着重讨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全球水资源困境,以及基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海若德博士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灾难和水危机,我们应该加强国与国、区域与区域、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对话,用对话和合作去协同解决问题,我们相信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对话的重要性。


水峰会再次聚焦云南:为澄江出谋划策


此次第八届水峰会除了研究第三极的冰川问题和西南水系,水峰会的专家还在会前对云南澄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现场调查,澄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受到水峰会学术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并为澄江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澄江的一山(帽天山)、一湖(抚仙湖)、一城(澄江县城)的自然特点和人文分布,有着独特的景观城市的资源禀赋,在目前的建设中还没有最大激活其内在融合性,理想状态应是山在湖中,湖见山景,山湖绕城。


世界水源地峰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周雷、人类学博士周雷认为,澄江围绕现有的田园综合体,聚焦全球可持续农业的示范基地和全球展示中心;利用帽天山世界遗产群,建造体验型、生活方式型、文化产业型、知识创造、设计创意型的全球转化基地;利用抚仙湖的自然资源禀赋,吸引更多知识多元、社会资源能极复合、观念前瞻、创意活跃的群体创造新的知识型农业、未来减灾城市模式、低碳足迹-低水足迹的新经济圈,联通红河水系、澜湄水系、建水文脉、云南自贸区跨国产业群、曲靖珠江源,创造一个围绕山水的新型社会资源动员和聚集架构,才能最大激活澄江的本有势能。


云南的国际河流、复杂山系、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型农业群、四季宜人的温度,是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高等级资源富集地,完全有可能通过百年设计和千年眼光,以及十年之跬步,致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千里之布局。周雷说。




科学问题艺术表达:水峰会催生独特的TEA模式


世界水源地峰会首席水科考专家、徐霞客奖获得者杨勇先生在主旨演讲中,仔细描述了他对整个中国水系、中国冰川、中国西南生态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严峻局势。


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不仅是中国的水塔,也是亚洲地区的水源地,这里的陆地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蓄积了大量的淡水,也是亚洲大河的生命线保证,近30亿人口依赖这个区域整体发育的水资源体系。我此次在调查中,看到原本往年水量丰沛的地方,都产生严重的干旱问题,并在许多区域形成了水源头的沙丘型地带,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对中国冰川,中国西南水系的研究和监测,同时也要在国际社会不断呼吁对中国第三极保护的世界意义。杨勇说。


周雷召集音乐家王瑾玉、张丹卉、哥伦比亚音乐人Santiago Gomez Mejia、以及著名音乐人钟启荣博士整合瑞士冰川融化的声音景观,并将近年的全球气候变化科学数据、NASA/Nature/Science等机构的海洋变化、气候灾难数据,以及中国科学家在西藏邱桑温泉发现的人类最早活动遗迹,通过声音地形学的原创理论、环境声音景观采集和观念作曲的方法,创作了一个15分钟的音乐作品《听疫》,引发与会者的普遍好评。


来自墨尔本大学的博士帕特拉斯-赞帕诺是世界水源地峰会的联合发起人,他提出在解决全球问题时,要注重中国本土哲学和巴西土著生命观念的现实价值。帕特拉斯曾作为联合国人居署的项目官员在里约热内卢进行了一年多的工作,帮助本地人培育新的生计能力和互助组织。




像水一样跨界:峰会创造涟漪解决模式


自然力研究院联合发起人、中国派观庠生态教育中心负责人李晶晶利用女性之间的互助,在近七年建立了辐射整个上海的独特上海生态教育和跨文化教育网络,数百名中外家庭参与其中,她还将艺术教育、儿童友好空间设计建造、女性农人扶助、生态食物展示和互助平台设计结合起来,创造了特殊的跨文化生态现场教学,在青浦、奉贤、崇明,为数百名中外儿童创造独特的生态教育体验。


来自广州大湾区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周丽,利用心理环境主义这一原创理论,把中国风水文化,中国自然水系空间设计,家族跨代互助,生态理论的心理化转译,应用到对心理障碍家庭和儿童的帮扶和治疗中,十年中为近百个家庭解决了心理疾患问题,并通过将心理咨询个案带入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巴西最大的造纸企业Suzano生态环境责任负责人苏宇婕介绍了巴西独特的生态情势,以及Suzano一直持有的生态友好理念和现实应用,她对会议中浓厚的人文生态,特别是巴西人类学研究和设计应用非常感兴趣,并认为人文的融合,会让企业的生态环保找到更多新的表达和本土获益方式。


Daniel Chang原本来自电子行业,在2021年加入一个环保企业,推动微生物处理水污染的新模式,已经在土壤改善、水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牧养殖污染中有许多有效应用。

独立设计师李筱茗,用个人风格强烈的设计语言,将心理学、儿童健康、艺术疗愈融合到旧物上循环和环保极简生活的践履中来,介绍了她将服饰、非遗传承、乡村振兴、艺术展演融合的9个娃娃艺术进入乡村项目。


武汉大学水法、环境法的荷兰专家Otto Spijkers盛赞了本次会议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他从人权、可持续水利用、国际规则、国际合作的角度,介绍中国参与国际对话,以及在合作中创造更多中外互惠的可持续水利用机制。

第八届世界水源地峰会于2014年开始酝酿,当时在联合国南南合作所举行的《潸何水》生态展演是它的概念源起,这次活动也得到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旅游局,以及音乐家窦唯的支持。自2015年开始,组委会已经和全球200多家高校、50多家企业、60多家环保机构、50多个国家的驻华机构、30多个中国地方政府部门合作过,为社会提供了多种解决环境和水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56.

Null-Covid-Strategie in Shanghai Eine 26-Millionen-Stadt steht still


»Kontrollieren Sie die Sehnsucht Ihrer Seele nach Freiheit«, schallt es aus


dem Lautsprecher einer Drohne, die durch den Shanghaier Nachthimmel surrt. »Öffnen Sie nicht die Fenster, und singen Sie nicht.« Die Aufforderung richtet sich an eingesperrte Einwohner der Stadt, die zum Luftholen auf ihre Balkone getreten sind. Festgehalten ist die Szene in einem Video, das in den sozialen Medien kursiert.

 

Empfohlener externer Inhalt

 

 

An dieser Stelle finden Sie einen externen Inhalt von Twitter, der den Artikel ergänzt und von der Redaktion empfohlen wird. Sie können ihn sich mit einem Klick anzeigen lassen und wieder ausblenden.

 

Ich bin damit einverstanden, dass mir externe Inhalte angezeigt werden. Damit können personenbezogene Daten an Drittplattformen übermittelt werden. Mehr dazu in unserer Datenschutzerklärung.

 

»Ich habe geahnt, dass uns das in Shanghai bevorsteht. Meine Freunde hatten mich für verrückt erklärt«, sagt Zhou Lei, ein Shanghaier Unternehmer. Der 43-Jährige hat die Kamera seines Smartphones eingeschaltet, hinter ihm ist ein schlichtes Bücherregal zu sehen. Mit seiner Frau und den beiden Kindern sitzt er in seiner 100-Quadratmeter-Wohnung fest, 24 Stunden am Tag. »Als ich gesehen habe, wie schnell sich die Omikron-Variante Anfang des Jahres in Hongkong ausgebreitet hat, da wusste ich, es ist nur eine Frage der Zeit, bis sie auch bei uns landet«, sagt Zhou. Tatsächlich ist Omikron in Shanghai angekommen, mit Wucht. Die reichste Stadt des Landes steht still.

 

Die Welt mag sich daran gewöhnt haben, dass chinesische Millionenstädte kurzerhand in den Lockdown geschickt werden. Aber Shanghai ist keine Stadt wie jede andere: Die mit 26 Millionen Einwohnern größte Metropole des Landes ist das Finanz- und Dienstleistungszentrum der Volksrepublik, Sitz vieler Konzerne, der wichtigsten Börse und des weltgrößten Hafens. Keine Stadt in China ist so kosmopolitisch und vernetzt. Ihr Stillstand wird global zu spüren sein.

 

Zudem gilt Shanghais Verwaltung als die vielleicht effizienteste Chinas. Wo andere Städte ganze Viertel abriegelten, wenn eine Infektion aufgetreten war, beschränkte Shanghai sich auf einzelne Häuserblocks, für chinesische Verhältnisse ein filigranes Vorgehen. Die Kompetenz der Behörden führte dazu, dass das öffentliche Leben in Shanghai während der Pandemie weniger Einschränkungen unterlag als anderswo – und die Stadt dennoch weitgehend virusfrei blieb. Dieser Ansatz galt als Blaupause für eine chinesische Pandemiepolitik nach Null-Covid.

 

Wenn aber sogar das hoch entwickelte Shanghai einen solchen Omikron-Ausbruch nicht abwenden kann – woher die Zuversicht nehmen, dass es im Rest des Landes nicht bald genauso aussieht, sogar in der rigide gesicherten Hauptstadt Peking?

 

Shanghai zählt mehr Infizierte als damals Wuhan

 

 

Wuhan, das Epizentrum der Pandemie, zählte von Dezember 2019 bis zur Aufhebung des Lockdowns gut drei Monate später offiziell 50.008 Infizierte und 2572 Tote. Shanghai kommt längst auf mehr Infektionen. Allein am Mittwoch registrierten die Behörden 19.982 positive Fälle. Bemerkenswerterweise galten allerdings nur 322 Menschen als symp-tomatisch und wurden ins Krankenhaus eingewiesen. Die 19.660 übrigen Infizierten, die offiziellen Angaben zufolge keine Symptome aufweisen, wurden in Isolationslager verbracht. Allein in den Messehallen werden mehr als 40.000 Feldbetten aufgestellt. »Fast jeder kennt inzwischen irgendwen, der isoliert ist«, sagt Zhou. »Die Leute liegen auf Pritschen, langweilen sich und starren auf ihre Handys, was sollen sie sonst tun?«

 

 

Viele Mitarbeiter des Gesundheitswesens sagen, sie begegneten einem neuen Feind mit alten Waffen, die ihre Wirksamkeit verloren haben. Eine Person, die sich in Shanghai mit der Omikron-Subvariante BA.2 angesteckt hat, infiziert im Schnitt 9,5 Menschen. In der Frühphase der Pandemie lag dieser sogenannte R-Wert bei 2,5 bis drei Ansteckungen, sagte der prominente Shanghaier Arzt Zhang Wenhong unlängst dem Magazin »Caixin«.

 

Noch vor zwei Wochen hieß es, es werde keinen Lockdown geben. Wer anderes behauptete, dem drohten Strafen wegen des Verbreitens von Gerüchten. Wochenlang versuchte man, nur einzelne Gebiete abzuschotten, doch die Zahlen stiegen weiter. Ende März wurde schließlich Pudong abgeriegelt, das Stadtgebiet östlich des Huangpu-Flusses, der Shanghai teilt. Fünf Tage später folgte der Westteil Puxi. So sollte die Stadt kontrolliert heruntergefahren werden, am 5. April sollte alles vorbei sein. Mittlerweile wurde der Lockdown bis zum 1. Mai verlängert.

 

Hunde tragen Windeln – oder werden erschlagen, wenn der Besitzer abtransportiert wurde

 

Als die Shanghaier Ende März die Supermärkte stürmten, »da habe ich das noch belächelt«, sagt Florian Zeim. Der Deutsche lebt seit fast 20 Jahren in der Stadt und leitet dort eine Werbeagentur. Inzwischen ist dem 46-


Jährigen nicht mehr nach Lächeln zumute. »Die Versorgung funktioniert nicht mehr richtig. Wir halten vielleicht noch eine Woche durch. Freunde schreiben mir, dass sie nur noch zweimal am Tag essen.«

 

Für die an Annehmlichkeiten gewöhnten Shanghaier ist das ein kaum fassbarer Zustand. Die in China üblichen Lieferdienste, über die man per App Lebensmittel bestellt, sind überlastet. Anwohner berichten, dass sie mitten in der Nacht Bestellungen platzieren, wenn die Läden Nachschub erhalten – in der Hoffnung, dann bestünde eine größere Chance, etwas zu ergattern. Oft werden sie enttäuscht. Zwar müht sich auch die Verwaltung, die Bürger zu versorgen, doch das klappt je nach Ort unterschiedlich gut. Zeims Nachbarschaftskomitee hat ihm immerhin eine Tüte mit Gemüse überreicht.

 

Empfohlener externer Inhalt

 

 

An dieser Stelle finden Sie einen externen Inhalt von Twitter, der den Artikel ergänzt und von der Redaktion empfohlen wird. Sie können ihn sich mit einem Klick anzeigen lassen und wieder ausblenden.

 

Ich bin damit einverstanden, dass mir externe Inhalte angezeigt werden. Damit können personenbezogene Daten an Drittplattformen übermittelt werden. Mehr dazu in unserer Datenschutzerklärung.

 

Seinen Pudelmischling darf er noch in der Gasse vor dem Haus ausführen. Für den Fall, dass diese kleine Erleichterung auch noch gestrichen werden sollte, hat Zeim vorgesorgt: Er hat saugkräftige Unterlagen gekauft. In vielen anderen Wohnanlagen tragen Hunde Windeln. Am Mittwoch verbreitete sich ein Video, in dem zu sehen ist, wie ein Pandemiehelfer in weißem Schutzanzug am helllichten Tag einen Corgi erschlägt. Angeblich war der Besitzer des Hundes zuvor positiv getestet und abtransportiert worden.

 

»Ich habe keine Angst vor dem Virus. Aber vor der Trennung von meinem

 

Sohn.«

 

 

Florian Zeim, Leiter einer Werbeagentur in Shanghai

 

 

Noch viel mehr hat die Shanghaier erzürnt, dass infizierte Kinder von ihren Eltern getrennt wurden. »Ich habe keine Angst vor dem Virus. Aber vor der Trennung von meinem Sohn«, sagt Florian Zeim. Der Junge ist sieben Jahre alt und geht in die zweite Klasse. Vor wenigen Tagen gab es Berichte, dass allein in einem Krankenhaus rund 200 isolierte Kleinkinder und Babys von nur zehn Krankenschwestern beaufsichtigt wurden.

 

Wie herzzerreißend es dabei mitunter zugeht, zeigt das Beispiel einer Shanghaier Mutter, die sich in den sozialen Medien Esther nennt. Am Samstag um 3.39 Uhr schrieb sie auf dem Kurznachrichtendienst Weibo: »@Shanghai Fabu (offizieller Account der Shanghaier Regierung –Red.) Bitte geben Sie mir mein Kind zurück.« Danach fünf weinende Emojis. Um 6.41 Uhr: »Meine zweijährige Tochter wurde am 29. März in das Jinshan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gebracht. Wir Eltern durften sie nicht begleiten. Drei Tage später kam nur eine SMS zurück, in der stand, dass es dem Kind gut gehe.« Um 7.17 Uhr: »Helft meinem Kind!«

 

Inzwischen sollen in einigen Isolationseinrichtungen Mutter-Kind-Ecken eingerichtet worden sein. Auch Esther wurde am Dienstag endlich zu ihrer Tochter gelassen. Vom SPIEGEL kontaktiert, sagte sie: »Die Sache ist vorbei. Die Regierung hat Regelungen erlassen.« Dennoch bleibt unklar, ob ähnliche Situationen künftig ausgeschlossen sind. So steht immer noch eine offizielle Antwort auf die Bitte des französischen Generalkonsulats in Shanghai aus: Im Namen der EU-Vertretungen hatte es die Stadtverwaltung ersucht, dass Kinder im Fall der Fälle nicht unbegleitet ins Krankenhaus müssen.

 

Die Härte der Maßnahmen lässt erahnen, wie schwer der Lockdown auch die Wirtschaft der Metropole trifft. Im ersten Quartal 2020, als das Virus in Wuhan wütete, war die chinesische Wirtschaft um 6,8 Prozent


eingebrochen. Vertreter ausländischer Unternehmen in Peking äußern bereits Zweifel, ob die 5,5 Prozent Wachstum erreicht werden können, die Ministerpräsident Li Keqiang für dieses Jahr versprochen hat.

 

Der deutsche Werber Zeim kann derzeit keine ausländischen Geschäftspartner mehr bezahlen, denn für Auslandsüberweisungen müsste er persönlich auf der Bank erscheinen, was wegen des Lockdowns unmöglich ist. Unternehmer Zhou hat bereits während des Ausbruchs von Wuhan acht seiner zwölf Angestellten entlassen müssen. Die vier verbliebenen Kollegen bezahlt er derzeit weiter, obwohl die Geschäfte darniederliegen. »Ein paar Monate kann ich mir das diesmal leisten.«

 

Es wird wohl auch politische Konsequenzen nach sich ziehen, dass die Lage in Shanghai so aus dem Ruder gelaufen ist. Die Karriere von Li Qiang hängt davon ab, wie rasch der Ausbruch eingedämmt werden kann. 2017 war der 62-Jährige zum Parteichef der Stadt ernannt worden, er gilt als enger Gefolgsmann von Staats- und Parteichef Xi Jinping. Schon als Xi noch die Küstenprovinz Zhejiang leitete, gehörte Li zu seinem Führungszirkel. Parteibeobachter halten ihn für einen Favoriten, wenn es um die Nachfolge des glücklosen Ministerpräsidenten Li Keqiang geht, der Anfang 2023 sein Amt abgibt.

 

Die Zentralregierung hat die Kontrolle in Shanghai übernommen

 

Inzwischen hat Peking Vizepremierministerin Sun Chunlan nach Shanghai entsandt. Sie gilt als Apparatschik und ist mit der Pandemiebekämpfung betraut; wo sie auftaucht, werden die Maßnahmen meist verschärft. Als Sun am Wochenende in Shanghai ankam, hieß es zunächst, sie habe mit den örtlichen Genossen einen »Meinungsaustausch« geführt. Drei Tage später ließen die Behörden verlautbaren, Sun »leite« Shanghais Kampf gegen Corona. Im Klartext: Peking hat die Kontrolle übernommen. Jetzt haben die Armee und mehrere Provinzregierungen rund 40.000 Ärzte und


 

Pflegekräfte nach Shanghai verlegt.

 

 

Nach einer Abkehr von der Null-Covid-Strategie sieht es nicht aus. Zum einen, weil die Führung ihr Narrativ retten will, wonach China das einzige Land sei, das Corona im Griff habe. Zum anderen, weil es wohl gravierende Folgen hätte, sollte das Virus außer Kontrolle geraten: Etwa 130 Millionen Chinesen über 60 sind nicht oder nur unzureichend geimpft. Die Lage wird dadurch nicht besser, dass die chinesischen Totimpfstoffe geringeren Schutz gegen Omikron bieten als die westlichen mRNA-Vakzinen. Und die sind in China aus politischen Gründen noch immer nicht zugelassen.

 

In der düsteren Lage könnten manche Shanghaier auf riskante Ideen kommen. Die Behörden haben zuletzt klargestellt, dass Eltern ihre infizierten Kinder in die Isolation begleiten dürfen, wenn sie sich ebenfalls angesteckt haben. »Wie infiziere ich mich am schnellsten?«, fragte prompt eine Mutter im Internet.


57.

The 6th Water Source Summit

Earth at risk amid loss of ‘under water rain forests'

Li Qian

THE Earth is losing its "underwater rain forests," posing a severe threat to the balance of ecosystems, experts attending the 6th World Water Source Summit in Shanghai have beard. Oceans supply half of the oxygen on Earth, and coral reefs are the lungs of oceans. Also, they provide a home for 25 percent of all marine life, with an estimated 1 billion people depending on them for food and income, according to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Statistics from 1985 to 2020, however, show that coral reefs are bleaching, or losing color and turning white, nearly seven times as frequently as they did in the 1980s.

Coral bleaching used to take place once every 27 years, but it's happening every four years now, according to the China Natural Resources News, a newspaper administer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March, the Great Barrier Reef.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natural world, experienced the third mass coral bleaching event in five years, the most widespread and the second most severe on record.


58.